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忠礼  张旭辉 《甘肃科技》2004,20(9):114-115
是国外先发展起来的边坡支护技术,但在国内有了新的发展。土及复合土概念引起工程界及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土与锚杆、加筋土的联系,探讨了锚杆与土的过渡形态,并对复合土定义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2.
以郑州某近邻地铁的深基坑降水工程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深基坑降水工程对临近地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闫国奇 《创新科技》2014,(18):84-86
本文通过对土支护和土墙两个概念的分析及土与锚杆设计计算方法的对比后认为,土这种基坑支护形式从概念上应统一为土支护,要重视土的锚固作用,土墙可作为土支护中的一种设计方法。这种概念上的统一,可以大大拓展土这种支护形式的使用空间,为建筑基坑支护节约投资和工期。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2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完整的患者分动力髋螺(DHS)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HA)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82例、PFNA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0例.男性92例,女性128例,年龄70~101岁,平均79.8岁,骨折按Jensen-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51例、Ⅲ型78例、Ⅳ型44例、Ⅴ型20例、R型(逆粗隆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三组疗效满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FNA、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DHS组居中.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PFNA组、DHS组、PFNA组与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与DH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29例(13.2%).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应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骨质疏松情况、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不稳定型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DHS髓外固定.  相似文献   
75.
利用电阻分流结动力学数值模拟了二维Josephson结阵列在六角点阵扎下系统的磁通分布,通过测量扎强度-电压关系,得到该超导系统的电阻随着扎强度增加而减小的规律.同时进一步研究了三角状的非对称扎势所产生的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76.
为了研究充填混凝土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弯曲性能,以及栓间距、配筋率对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抗裂性能、裂缝开展和宽度的影响,完成3根反向加载的简支组合梁的静力加载试验;考虑翼板混凝土收缩应力的影响,推导出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翼板开裂弯矩理论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荷载下连续组合梁翼板负弯矩区就会开裂,而发生明显的内力重分布;箍筋间距对裂缝间距有一定的影响,且剪力连接程度和配筋率对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发展以及宽度的影响较明显,适当增加配筋率可以减小组合梁负弯矩区翼板最大裂缝宽度。通过求解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开裂弯矩,考虑收缩应力的影响能够更准确的控制混凝土的开裂,并对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证明这种理论计算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为了更合理地仿真第二相粒子材料的再结晶过程,在单相材料再结晶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引入Zener亚晶长大阻力和小粒子扎晶界的元胞取向转换规则,创建了细小的第二相粒子材料的再结晶元胞自动机模型,实现了铁素体钢板的再结晶退火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全面考虑了变温-回复、晶粒变形储能不均、亚晶异常长大形核机制和小粒子阻碍效应的综合影响,模拟的组织演变及其动力学分析揭示了与理论和实际相符的规律:小粒子尺寸越小、数量越多,再结晶抑制效应越强,再结晶的孕育期及过程越长.  相似文献   
78.
钻孔灌浆土的抗拔承载力直接影响着边坡以及挡土墙等支挡结构的稳定与安全.抗拔承载力主要来自体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阻力,而界面处的粗糙情况更是影响摩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的研究并未把粗糙度的概念引入到土拉拔研究中.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工程可操作性的新型土模型,通过在体表面制作不同尺寸的偏直角三角形螺纹来改变体表面的粗糙度.通过定义一个更为合理的表观粗糙系数,并建立表观粗糙度系数与表观摩擦系数的关系,提出了考虑土体剪胀作用与土制作方式而产生的装配后应力,以及表观粗糙度参数的钻孔灌浆土拉拔承载力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 B A Q U S模拟粗糙土的室内拉拔试验,系统地研究了表观粗糙度对土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体表面制作规则螺纹,可以显著提升体极限抗拔承载力;土极限抗拔承载力与表观粗糙角并非是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橡胶集料混凝土-钢组合梁的疲劳性能,对6个试件进行疲劳试验.试验考虑了橡胶集料混凝土、剪力连接程度、栓直径及截面尺寸对组合梁疲劳寿命、损伤累积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试验测试并分析了组合梁在不同荷载循环次数下的混凝土应变、残余滑移、残余挠度、滑移刚度及弯曲刚度.试验结果表明:部分剪力连接的组合梁在疲劳过程中不符合平截面假定;组合梁的疲劳破坏模式为剪跨区栓剪断,破坏具有较大的延性;橡胶集料混凝土能有效减小裂缝宽度,明显提高疲劳寿命,并增大残余滑移,表现出更好的延性;增大剪力连接程度可提高组合梁的疲劳寿命,并降低刚度退化作用;较大的栓直径使组合梁疲劳性能降低,并表现出较大的塑性.研究成果可为橡胶集料混凝土在组合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