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英语介词不仅具有语法功能,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表意功能,特别是方位介词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本文利用Langacker的意象图式分析法,讨论了方位介词through的原型语义以及其空间概念向其他域映射而产生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图式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schema)是知识框架和分类系统,起类别、表征作用,认知中能有助于通过定向关系判别及分类组合,进行模式识别,达到同化、顺应目的。翻译中运用图式,即是传译过程中,有意识地、积极地联想、搜索主观经验中译入语有关的图式,包括译入语相关语言单位,如惯用词组、成语、术语等,地道、有效的语法结构以及语言场景等,进行套用、模仿、迁移、重构,以实现双语符号成功的转换,使表达准确、生动、自然、规范。  相似文献   
123.
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是人类经验世界中两大最基本的关系。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由此,以空间概念为基础建构的各种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上下图式在语言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旨在说明上下图式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24.
近三十年来,对图式语言"陌生化"的探索,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的自觉追求和一种重要的艺术现象。他们在三个方面延伸了"陌生化"的艺术思维:图式语言的陌生化、图式语言组合的超常性和图式语言表达的体验性。  相似文献   
125.
王琨翕 《科技信息》2011,(25):183-183,122
与高中英语阅读不同,大学英语阅读的文章选材更广泛。能够在浩如烟海的英语资料中快速的索读到所需的东西,而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准确的理解所索读到的文献,摄取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就必须学会阅读。与传统的阅读理论不同,图式理论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阅读模式结合起来,更全面解释了阅读过程。教师根据阅读材料,学生的语言水平,兴趣和特点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活动,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中把图式理论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6.
孙金帅 《科技信息》2010,(21):I0274-I0274,I0282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加强阅读能力。传统的教学法大多以精读模式为主,在文本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方法单调,一般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语法和词汇讲解,忽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篇布局,把阅读看成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这样的教学法必然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当代隐喻理论,在单词,语法,语篇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应用能力,它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可以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次当中。笔者将在下面文章中着重探讨如何利用隐喻理论进行阅读和写作及其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激活读者所具有的图式,并有意拓展该图式(背景知识),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28.
空间介词多义网络形成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多义性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空间介词多义网络形成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论证意象图式、隐喻、家族相似性以及原型在空间介词语义生成过程中的认知作用,以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规律性,同时也为多义词范畴的扩展延伸提供一个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9.
选取经典的四卡问题作为实验材料,采用特例表征和类别表征两种呈现方式;以专家(教授数学的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作为被试,探讨了表征方式与“数理图式”对解决四卡问题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人们在解决四卡问题中存在“证真偏向”和“匹配偏向”;②被试在抽象的类别水平上思考四卡问题中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在具体的个别水平上更难,表现为类别表征组的正确率低于特例表征组;③专家和学生解决四卡问题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数理图式”对解决四卡问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0.
论致使的语义核心--致使力的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使是一个重要的语言范畴,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致使有其自身的认知经验基础——驱动图式,反映的是致使者与被使者之间的驱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致使的语义核心是致使力的传递,它包含作用、始变和状态三个环节。然后,分析了致使力传递的语言表现,探讨了致使力传递的类型和方向性、意识性、预期性、现实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等诸多特征,以期对揭示致使的本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