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6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21.
22.
23.
由 Talyrond 3型圆度仪、精密分度转台和 IBM-PC微机组成计算机辅助纳米圆度测量系统.采用多步法误差分离技术,将圆度仪的测量精度由原来的 25 nm提高到 2nm。文中详细讨论多步法的方法误差、系统误差及其测试结果。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我国现有圆度仪的技术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首次报导了我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Subrahamanyan)Hara et Chihara]。比较了本属3个主要种:海洋褐胞藻(C. maarina),古老褐胞藻(C. antiqua)及盐生褐胞藻(C. Subsalsa)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征,并讨论了分类学的认同及种类的界定。海洋褐胞藻(C. marina)的形状常有变化,有的种类有尖尾,故要谨慎定种。本文重新确定了该属的汉名—褐胞藻,同时介绍了新近报导的另外4个种:球型褐胞藻(C. globosa),卵型褐胞藻(C. ovata),小褐胞藻(C. minima)和疣突褐胞藻(C. verruculosa)。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对单层球形网壳的弹性屈曲进行了理论分析及结构模型试验。结合结构大位移问题的特点,编制了结构稳定分析的有限元程序,用该程序对一单层球形网壳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用理论是可靠的,所编程序是有效的。本文对所用理论作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
针对静电陀螺球形转子的极性不确定性,本文作者曾提出采用可控式被动阻尼方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叙述该方案的实验研究,着重对实施中的有关技术问题作较为详尽的分析,并介绍极性控制器和极性控制试验情况。实验证明,可控式被动阻尼对解决静电陀螺球形转子的极性倒置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分析了“使用不同浓度混合熔盐进行多阶段离子交换的方法”用于制备球对称GRIN球形光学器件的可能性,导出了所得GRIN分布的级数解。对广义Luneburg微球透镜所进行的数值计算,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和满意的GRIN分析。  相似文献   
29.
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新理念、新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海洋赤潮灾害的微生物调控、海洋微生物对海域生物生产力的调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趋势;展示了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对地球的巨大贡献.强调进一步开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0.
采用沉淀法制得球形单分散Bi2O3纳米粒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球形单分散Bi2O3/Cu-O-Cr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所合成材料的成分组成、晶体结构、微现形貌以及颗粒尺寸,并对Bi2Oa/Cu-O-Cr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包覆前先对Bi2O3粒子进行表面铵离子(NH4^+)功能化是形成均匀核壳纳米结构的关键;铜铬包覆层以氨配合物的形式包在Bi2O3粒子表面,形成棱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度为78nm.核厚为6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