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建立木质纤维生物质全组分室温均相衍生化体系。在室温下,将球磨后的甘蔗渣全组分溶解在二甲基亚砜/1-甲基咪唑(体积比2∶1)溶剂体系中,再利用改性试剂棕榈酰氯对溶解后的甘蔗渣进行室温均相衍生化研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物质量提高百分数(weight percent gain,WPG)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固体CP/MAS 13 C-NMR对衍生化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无需额外添加催化剂,棕榈酰氯即可在室温下与溶解的甘蔗渣发生化学反应。固定反应时间180min,将棕榈酰氯与甘蔗渣的用量比从1∶1提高到5∶1,WPG从7.16%增加到152.84%,但进一步增加棕榈酰氯用量比至6∶1,WPG显著下降至90.20%;固定棕榈酰氯和甘蔗渣的用量比为3∶1,将反应时间由15 min延长到180 min,WPG由35.63%提高到93.34%。FT-IR和固体CP/MAS 13 C-NMR分析证实了室温条件下溶剂体系中衍生化反应的发生。研究发现,甘蔗渣中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组分均参与了化学反应,其中纤维素C-2、C-3和C-6位置的3个游离羟基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42.
室温离子液体(RTIL)具有液程宽、热稳定性好、不可燃、无蒸气压、导电性好、易回收等突出的优点,用于锂离子电池可以很好地解决电池在高能量密度下的安全性问题,使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车或其它大型动力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本研究了LiCoO2电极在1mol/L LiTFSI/TMHATFSI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温度和电流密度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定了锂离子通过电极和电解液相界面的迁移活化能,解释了影响LiCoO2电极性能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3.
旨在对1995 ~1998 年间室温磷光(RTP) 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内容涉及固体基质室温磷光(SS- RTP) , 流体室温磷光(F- RTP) 和RTP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三部分.  相似文献   
44.
评述了近年来室温磷光方法学、发光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无保护流体室温磷光的命名过程, 研究进展和研究中碰到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6.
对比研究了α- 萘氧乙酸(α- NOA) 和β- 萘氧乙酸(β- NOA) 的流体室温磷光性质及有机溶剂的影响. 以KI或TlNO3 作重原子微扰剂, Na2SO3 作除氧剂, 两者均可在无保护性介质存在下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信号, 可用于分析测定. 不同有机溶剂的引入, 不仅对体系RTP强度和RTP强度稳定所需光诱导时间的影响不同, 且对重原子微扰剂的选择亦有一定影响. 相同条件下β- NOA的磷光强度比α- NOA 的低, 但检测限相当, 且受有机溶剂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47.
金属配合物甘氨酸铜(Ⅱ)纳米棒的室温固相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醋酸铜和甘氨酸为原料, 利用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分布均匀、粒径为20~30 nm的金属配合物trans-[Cu(glyo)2·(H2O)]球形纳米粒子. 在上述反应基础上, 通过在体系中添加适当表面活性剂PEG400作软模板, 成功地制备了直径为100~150 nm, 长度达几个微米的trans-[Cu(glyo)2]纳米棒. 所得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元素分析、热重(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了表征,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用GaCl3和EMIC混合制成室温离子液体EMIGaCl4,测定了它的Raman光谱,利用基集6—31G^*的Harfree—Fock量子化学从头算估算了GaCl4^-,Ga2Cl7^-,GaCl3的结构、键长、Raman频率和能量,并用密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以室温离子液体EMIGaCl4为溶剂GaCl3的表观摩尔体积和热膨胀系数,讨论了离子间相互作用,指出了在GaCl3/EMIC体系中,当GaCl3过量时,可能发生GaCl3 GaCl4^-—Ga2Cl7^-反应.Raman光谱和量子化学从头算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看法。  相似文献   
49.
对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的甲基橙的合成两种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常温进行反应,充分利用了对氨基苯磺酸本身的酸性来完成重氮化,减少原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与低温方法比较提高了产率,低温方法制备甲基橙的产率为69.5%。利用常温方法制备甲基橙的产率为78.7%。  相似文献   
50.
为了获得稳定高产庚基灵菌红素(Heptylprodigiosin,HPG)的优势突变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处理海洋细菌Notoacmeibacter sp.BGMRC2072,结合单菌落的颜色、形态及菌体生物量OD600进行初筛,再依据突变菌株的庚基灵菌红素产量、生物量及比生长速度,筛选出最佳突变菌株,并对其进行遗传稳定性测试。最终筛选得到一株高产庚基灵菌红素的突变菌株B13,其庚基灵菌红素产量为748.91-756.27 μg/mL,比出发菌株(384.27 μg/mL)增加94.9%,且突变菌株B13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表明ARTP诱变可明显提高海洋细菌Notoacmeibacter sp.BGMRC2072的庚基灵菌红素产量,且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