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2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从名词动用的概念、特点、分类和用法出发,分析了名转动这一构词方法,对于我们灵活生动地使用名词和动词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科技术语研究》2009,(2):16-18
风 wind 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用风向、风速(或风级)表示。 风向wind direction风的来向。 风速wind speed,wind velocity空气水平运动的速度。最大风速maximum wind speed给定时段内的10分钟平均风速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83.
记者:请您谈谈海峡两岸开展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的重要意义。 路甬祥: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工作对于发展两岸科教、经贸、文化关系十分重要,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方针的重要体现。两岸已分隔半个多世纪,这个时期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4.
名词化体现的作格特征可视为动作过程"非时间化效应"之自然结果.语义上的"施-动-受"及其相应语法结构"主-谓-宾"是以能量的作用模式为基础而采取的一种事件表达方式,但名词化结构因非时间化效应而使这种能量的典型传递方式不适合于表达事物化的过程,转而采取作格模式.  相似文献   
85.
翻译过程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产出的信息加工过程,图式理论为翻译理解和翻译表达提供了认知基础。英语中大量的名词给学习者理解文本造成了障碍,本文从翻译图式加工的角度,帮助学习者增强对英语名词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86.
刘荔 《科技信息》2012,(10):161-161
本文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学生在有些名词用作动词时产生联想,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深刻理解文章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7.
由中国地理学会发起,中、日、韩三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中日韩地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已于2006年(中国北京)、2007年(日本熊本)和2008年(韩国清州)成功举办。"第4届中日韩地理学家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09年12月9-11  相似文献   
88.
通过语言事实的考察,对双音节限定性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与名词或名词短语的组合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它们在句法功能上的共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89.
才磊 《中国科技术语》2009,11(5):32-33,47
栗爱纲博士,台湾著名的材料学专家。1968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现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著有多部专著。  相似文献   
90.
称谓名词动用是具有转喻认知理据的语法现象。在名词动用过程中,作为事件ICM的主要参与者,称谓名词所指称的认知主体具有较高认知突显度,能为同一ICM中的动作或其他参与者提供心理可及。基于事件ICM中参与者与动作之间的转喻关系,文章将称谓名词动用现象大致分为施事者代动作、结果代动作与方式代动作三类,并结合语言实例对其进行阐述,进一步证实了概念转喻认知机制对于语法具有促动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