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2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探讨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CRTC1)在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变化,及其变化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收集25例食管癌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通过qRT-PCR检测CRTC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RTC1的蛋白水平。在食管癌中,CRTC1蛋白表达低于癌旁组,而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CRTC1在转录水平上与肿瘤位置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说明:CRTC1在食管癌中存在异常表达,CRTC1的mRNA有望用于食管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相似文献   
52.
陈治光 《科技潮》2013,(3):30-31
2013年2月2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有184项成果获奖,包括一等奖27项,二等奖53项,三等奖104项。其中,129个项目在国家、各部委及北京市各级政府资金支持下完成,占获奖项目总数的70%,这些成果集中反映了首都科技创新的水平和特点,体现了北京市科技奖励政策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激  相似文献   
53.
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治疗食管癌10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4.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竣综合征的诊断、防治。结果 总结25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体会。结果 25例病人经综合措施治疗后,21例患者10-15d恢复,4例患者术后因低蛋白血症,经空肠造瘘,支持治疗20d左右进食正常,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定期随访,恢复良好。结论 本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一旦诊断确立,应耐心血病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情和恐惧心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相似文献   
55.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肠道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法,对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16例胃癌、9例食管癌、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6例非肿瘤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7.5%(14/16)、食管癌中为88.9%(8/9)、结肠癌中为80%(4/5),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病灶越大、病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端粒酶活性率越高,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在相应癌旁组织和非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阴性.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它有望成为有力的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并在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筛选食管癌广泛高表达蛋白COX-2的HLA-A2/A3限制性广谱CTL表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设计出P66(COX-266-74FLKPTPNTV)和P479(COX-2479-487ALYGDIDAV)两条新的抗原肽。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抗原肽,对其与HLA-A2.1和HLA-A3分子的结合力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以MTT实验检测其对三种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P479对HLA-A2.1及HLA-A3均有较高的结合力,而P66结合力较低。P479对COX-2 的EC-9706、EC-1的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杀伤作用,而P66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作随着肿瘤分子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57.
食管癌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华  曾雪萍 《河南科学》1997,15(1):120-126
利用土壤微量元素资料1972944个数据,地形地貌资料4502个数据,岩石类型资料1092个数据,气象要素资料6361080个数据,癌死亡调查资料5537例。研究了食管癌死亡率与人群所生存的地质环境(土壤微量元素、地形地貌、岩石类型)和气象环境(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温差、年平均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与食管癌死亡率有相关性的地质和气象环境要素对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3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结合文献对吻合口瘘的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3例病人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在术后5~12天之间,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为56~82天,平均69天,效果满意.结论:早期发现,早期预防,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瘘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9.
比较人类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和食管癌细胞系EC-1和EC-109染色体核型,了解食管癌细胞系EC-1和EC-109的细胞遗传特征,为研究食管癌的癌变机理提供了方向.利用秋水仙素、KCl低渗液处理细胞,经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制备染色体,滴片,进行Giemsa染色、镜检、选取染色体长度适中且分散程度好的染色体拍照,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类细胞比较,食管癌鳞状上皮细胞系EC-1和EC-109的染色体核型出现明显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为亚三倍体,众数为46~68条.食管癌鳞状上皮细胞系EC-1和EC-109的细胞遗传特征有显著的异常改变,细胞恶性转化特质明显.它们是研究癌变机理的良好细胞模型,可用于研究CNV与癌变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0.
 建立高分辨熔解曲线法(HRM)定量检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FHITCDKN2A甲基化水平,并分析甲基化水平与食管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选取30例食管癌癌患者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提取DNA,进行甲基化修饰。将标准品DNA(甲基化DNA与非甲基化DNA相互的掺入)稀释成0,5%,25%,50%,75%,100%甲基化DNA,并进行重复性和灵敏性评价。应用HRM定量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甲基化水平,探讨FHITCDKN2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100%,80%,50%,30%,10%,0甲基化标准品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从右向左依次排列,待测基因在标准曲线上的位置即表示其甲基化程度。HRM最低检测限为1%,明显高于MSP结果最低检测限10%。在30例食管癌癌患者癌组织中,检测出存在FHIT甲基化的为36.7%。其中8例甲基化程度为0—5%,3例为5%—10%。CDKN2A甲基化的为100%,其中7例甲基化程度为0—5%,11例为5%—10%,12例为10%—25%。与正常组织比较,抑癌基因的甲基化与癌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讨论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病理级别以及甲基化与分化程度的关系,二者均无相关性。通过HRM技术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FHITCDKN2A甲基化程度的方法,FHITCDKN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但多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有望成为其早期发生发展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