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珍汕97水稻不育系及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幼小的单孢花粉到单核边位出现中央大液泡时期不育系花粉细胞RNA含量与保持系无显著差异,单核末期不育系开始败育,双核期RNA含量与保持系双核期花粉细胞相比有显著下降,说明RNA含量下降是珍汕97不育系花粉败育的一个重要性生理特征,不育系花粉在单核末期以前发育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92.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评述了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类、细胞质育性因子、核质互作方式、环境调控、遗传操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解释雄性不育产生的双基因模型假说,认为控制雄性育性表达有二类核基因,一类是控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基因(花粉发育结构基因),另一类是调控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条件的基因(调节基因),这二类基因任一发生突变均将产生遗传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内环境)和生境(外环境)通过调控调节基因的表达成其产物,使得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所需条件不能满足而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93.
用热酚法抽提苏铁(Cycas revoluta)树叶细胞质的总RNA,经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得到5S rRNA。用核糖核酸酶和化学降解凝胶直读法测定出5S rRNA 的一级结构由121个核苷酸组成,且3′一端有连续三个尿苷酸。并具有真核生物5S rRNA的一般结构特征。按真核生物5S rRNA的二级结构模型,构建了苏铁树叶细胞质5S rRNA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94.
人工克隆是一种复制遗传学上特征相同动物的新方法,它不仅较现行方法耗资低廉和简便易行,而且效率和效果更好。 人工克隆技术能够使克隆技术加速进入农业及养殖业,目的在于复制最优良产奶和产肉动物品种。南非自然资源保护学家不久将利用该技术克隆濒危物种。这项技术是由丹麦农业科学研究所加伯尔·瓦耶特(Gabor Vajta)和澳大利亚创新奶产品合作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伊恩·刘易斯(Ian Lewis)联合开发的。 美国威斯康星州克隆牛公司Infigen前总裁迈克尔·毕晓普(Michael Bishop)说:“这是朝克隆全过程自动化迈进的重大步骤。”  相似文献   
95.
采用两个核背景(Mo17,77)的同核异质、同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正常品系为材料,以合成的α-微管蛋白基因片段为探针,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系转育前后的mRNA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首次直接从转录水平上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败育前后α-微管蛋白基因转录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α-微管蛋白基因在败育前后的转录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败育前的相对转录量大于败育后的相对转录量,证明了α-微管蛋白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
Pms1, a locus for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was identified and mapped to chromosome 7 in previous studies. Here we report an effort to identify the candidate genes for Pms1 by comparative sequencing of BAC clones from two cultivars Minghui 63 and Nongken 58, the parents for the initial mapping population. Anno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sequences of the two clones resulted in a total of five potential candidates which should be functionally tested. We also conducte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quences of these two cultivars with two other cultivars, Nipponbare and 93-11, for which sequence data were available in public databases. The analysis revealed large differences in sequence composition among the four genotypes in the Pms1 region primarily due to retroelement activity leading to rapid recent growth and divergence of the genomes. High levels of polymorphism in the forms of indels and SNPs were found both in intra- and inter-subspecific comparisons. Dating analysis using LTRs of the retroelements in this region showed that the substitution rate of LTRs was much higher tha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results provided strong evidence for rapid genomic evolution of this region as a consequence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  相似文献   
97.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相关嵌合基因的发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易平  汪莉  孙清萍  朱英国 《科学通报》2002,47(2):130-133
以水稻红莲型(HL)粤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和保持系B及杂种一代F1为研究材料,以在DNA和RNA水平均存在差异的atp6基因为探针,筛选A和B的线粒体基因组文库,找到了与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嵌合基因orfH79。该基因位于atp6基因的下游,由coxI的部分编码序列以及一段未知来源的序列构成。PCR和Southern分析均证实了orfh79不育胞质线粒体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8.
康琳  孙磊  喻红  周伟国  赵寿元  李昌本 《科学通报》2002,47(12):916-921
Wolbachi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节肢动物体内经母系细胞质遗传的胞内共生菌。它能够改变宿主的生殖和发育行为,引起细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CI)、孤雌生殖、雌性化和雄性致死等现象,但是其间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迄今尚不清楚。采用RDA(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代表性差异分析)和LM-PCR(ligation-mediated PCR)等方法,通过研究Wolbachia不同品系基因组之间的差异,从来自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antonS的Wolbachia(wMelCS)中克隆到了噬菌体相关尾蛋白基因prtp(phage-related tail protein),同时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yw67c23中的Wolbachia(wMel)中克隆到了同源基因。通过研究prtp在不同Wolbachia品系间的表达,发现PrTP可能不直接参与CI过程。体外果蝇S2细胞的瞬时转染实验结果证明了prtp基因内双向核定位序列(bipartite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sequence,NLS)的功能,prtp基因的存在为噬菌体介导的基因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提供了直接证据,并提示其在Wolbachia的生殖特性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1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非常明显的多态性,且只能扩增出1~5个片段的4个引物能有效地区分和鉴定红莲型(HL)2个杂交水稻组合(粤泰系列,从广系列)的杂种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100.
通过转基因途径获得植物雄性不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利用转基因的方法获得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小孢子发育过程涉及花药发育到花粉粒成熟过程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 .这些基因表达的异常往往导致部分或全部的花粉败育 .利用绒毡层特异性启动子或花药特异性启动子驱动一种外来基因的表达可以导致雄性不育 .育性的恢复也可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实现 .控制植物育性的基因工程将在优势育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