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普晓春 《科学通报》1994,39(5):466-466
透明带是精卵相互作用的首要部位,精子与透明带结合是受精过程中初始而关键的一步,这与精子活力和卵的成熟度密切相关.目前检测精子的受精潜力和探讨精卵相互作用的机理尚无较理想的实验模型,Burkman等首先在人的体外受精(IVF)研究中建立的半透明带分析法(Hemizona assay,HZA),利用一分为二,功能相同的半透明带,在进行精子与透明带结合及相互作用的比较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点.利用HZA检测精子活力与受精率的关系在人的IVF中得到肯定的验证.应用HZA还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卵(超数排卵方法获  相似文献   
32.
刘军 《科学通报》1995,40(17):1618-16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简称IVF)技术已经建立.但是,目前IVF技术主要适用于能够进行超排卵的病人,对于绝经期过早或卵巢发育不全及生殖障碍的妇女、经过放疗或化疗后的年轻妇女、对超排卵治疗长期无反应者、X-连锁遗传病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都需要卵子的捐献.成熟卵子的捐献来源还十分困难.学者们设想如果能把人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至成熟状态从而建立卵子库,将具  相似文献   
33.
以鲶卵巢为材料,研究了卵巢和卵母细胞发育的形态结构特点。鲶卵巢的发育划分为6期,其卵母细胞相应地划分为6个时相,第一时相的卵母细胞呈原始分化状态,细胞外具一层细胞质膜,第二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质膜,而且还有滤泡膜和结缔组织膜。第三和第四时相的卵母细胞分化明显,由散在的卵黄沉积逐渐形成大的卵黄颗粒。第四时相卵母细胞具有漏斗状的精孔及椭圆形的精孔细胞。第五时相和第六时相分别为卵子形成和退化吸收时相。  相似文献   
34.
屠宰母牛卵巢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与早期发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将采自屠宰母牛卵巢的未成熟卵子在含有促性腺激素和牛血清的TCM199或Ham'sF10内培养成熟后,再用以钙离子载体Ionophore A23187诱导获能的牛新鲜或冷冻精子进行授精处理,6~7小时后移入发育用培养液,即含有牛血清及丙酮酸钠的M199或Ham's F10内继续培养。在授精48小时及60~96小时后分别统计了培养卵子的受精率及受精卵的卵裂率。在部分实验中把发育为4~8细胞期的胚移入经假孕处理过的母兔输印管内培养4~5天或者在原发育培养液内继续培养5~8天之后观察了桑椹胚、囊胚的出现率。结果是培养卵子的受精率及受精卵的卵裂率分别达92.0~97.8%和62.5~67.6%,移入兔输卵管内和在体外条件下继续培养的卵子中分别有3.7~30.8%和4.3~31.0%(发育为外形正常的桑椹胚~囊胚期胚胎(包括扩张囊■及■化囊胚)。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细胞核与细胞质调控减数分裂的机制,对昆明白小鼠GV期卵母细胞进行了GV移植研究.将6~8周龄小鼠GV期卵母细胞分别与6~8周龄和3月龄小鼠GV期卵母细胞进行GV互换,所形成的3种GV~胞质体复合体的融合率(85.0%~89.8%)和3种重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93.9%~96.2%)并不因小鼠年龄的改变而有所变化.经人工活化后,3种重组卵母细胞形成原核期胚和2-细胞期胚的比率(分别为80.5%~85.4%和51.2%~55.4%)也不因不同年龄小鼠卵母细胞所带来的细胞质或细胞核的改变而受到影响.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成熟的重组卵母细胞表现出正常的核型.  相似文献   
36.
MAPK参与调节猪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细胞周期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猪卵巢中获取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电激活后的不同时间采集样品,经裂解变性后利用蛋白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其中MAPK磷酸化变化,并且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ERK2的迁移,结果显示,猪卵母细胞中MAPK的量基本不变,体外培养前GV期猪卵内MAPK无磷酸化,培养20h和MAPK开始发生磷酸化,30h时进一步增加,36h时有所下降,40h时达到最高,一直到60h仍未降低,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ERK2由胞外向胞内迁移,并分布于核区,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后18,20hMAPK磷酸化降低,几乎被灭活,但22h时开始上升,体外受精12h后MAPK完全去磷酸化,16h时重新磷酸化,以上结果表明,MAPK磷酸化/去磷酸化在猪卵母细胞MⅠ向MⅡ转化,受精后原核的形成及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启动等方面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7.
蛋白激酶C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和受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激酶C(PKC)是一类广泛分布在真核细胞中的单链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的多个环节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PKC的作用决定于它存在的位置:卵丘细胞中PKC的激活能够促进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而卵母细胞中PKC的激活却抑制自身的生发泡破裂.PKC活性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逐渐升高,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后期转换时活性下降,使卵母细胞得以排出第一极体,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在哺乳动物卵子的受精过程中,PKC可能作为钙离子的下游靶分子,引发皮质颗粒的排放,并使卵子突破MII期阻滞,形成原核.PKC还参与调节其他重要蛋白激酶,如成熟促进因子(MPF)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活性.目前已经在哺乳动物卵子中发现多种PKC亚型,其中经典型PKC可能在卵皮质反应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结合作者的工作,对目前已知的PKC在减数分裂与受精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38.
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的螺旋钙波和靶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应用定态线性化的Atri模型方程,描述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卵母细胞内钙波的生成和演化。在忽略细胞边界影响的近似下,得到了爪蟾卵母细胞内螺旋钙波和靶波的解析解。对于远离细胞中心的渐近情形,对应的螺旋波为Archimede型。由此得到的波速、波长和周期均与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并指出IP3R失活常数必须大于2.43s,才能产生胞内周期钙波。  相似文献   
39.
Cav3.1是一种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cDNA全长7 625 bp.非洲爪蟾卵母细胞有表达外源基因的功能,被用于离子通道异源表达的研究中.pGEM-HE是卵母细胞的高效表达载体,但由于pGEM-HE多克隆位点处的酶切点较少,外源片段常不能直接插入.为了将Cav3.1的cDNA表达于卵母细胞中,首先对pGEM-HE的多克隆位点和β-Globin 3'端下游的切点进行了改造,引入需要的酶切点,删除了妨碍重组和mRNA转录的位点.并将Cav3.1的cDNA克隆到改造后的pGEM-HE载体中.将重组的质粒在爪蟾卵母细胞中表达,记录到了Cav3.1的通道电流,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中国鲎卵黄粒形成铁蛋白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鲎(TachypleustridentatusLeach)卵巢中分离出未成熟的卵子,在标有铁蛋白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3~6d后对材料分别进行固定,透射电镜观察,证明铁蛋白分子可以透过卵母细胞的基膜,并通过微绒毛的直接吸收和质的微吞饮活动进入卵质,然后在内质网膜囊中沉积,形成卵黄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