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50篇
教育与普及   2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7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18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以机体硒水平,GSH-Px,SOD的活性,相关的抗癌致癌元素的综合效应比值,食管癌死亡率与硒等元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及MDA的含量等合指标,评价食管癌患者的硒营养状况,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差,表现为:硒水平低、含硒酶GSG-Px以及抗氧自由基的SOD活性差,脂质过氧化加剧;MDA含量高将使核酸,蛋白质含等含氨基活性物质产生交联反应而使细胞失活,食管癌患者硒营养状况差,与癌肿的一定相关关系,是  相似文献   
13.
14.
线粒体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线粒体自身携带DNA,可自我复制、表达。研究表明,线粒体DNA突变的积累和氧化损伤与人类疾病、衰老和肿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蓝冰 《科学》2007,59(1):25-25
据英国Nature,2006,443:159报道.p53蛋白是脊椎动物DNA损伤响应和肿瘤抑制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原先的研究认为这两种作用是有因果关系的.但最新研究数据却表明了与之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合肥科技》2007,(1):8-8
安徽医科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毛发上皮瘤致病基因,为根治这种皮肤肿瘤疾病奠定了良好基础。日前,中华医学会决定授予7个科技项目为2006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教授领衔的“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的遗传学研究”,名列一等奖项目第二位。  相似文献   
17.
我院癌症发病情况报告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肿瘤患者心理变化4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并针对此提出相应心理护理的方式。指出加强肿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是保证顺利治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PKC)和乳腺癌分化及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48例人乳腺癌的PKC蛋白表达,包括PKCα、βI、η和ξ等蛋白。结果表明,与分化低的乳腺癌对比,分化高的乳腺癌PKC蛋白表达水平提高。在临床I-II和III级的乳腺癌中,PKCη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1.5%和9.1%,具有显著意义(P<0.05),PKCξ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2.3%和27.3%,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另外,在乳腺癌未转移的病例中,PKCs蛋白表达水平普遍较高,其中PKCξ与肿转移相关性极显著(P<0.01)。此外,PKCs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年龄无关。以上结果提示,PKCη和PKCξ有可能作为评价临床乳腺癌分化和转移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