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4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407篇
系统科学   239篇
丛书文集   208篇
教育与普及   1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9篇
综合类   844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建筑上常用的柱状面、锥状面和双曲抛物面等不可展直纹曲面的几何性质。运用空间解析几何原理推导出各曲面的数学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3D在MAX和AutoCAD等图形软件研究这三种直纹曲面型屋面的三维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在引入广义局部连通性以及可控曲面等概念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空间一类刚体区域的几何特征,并由此导出了拟球面的一个必要条件.此外对R~n(n≥2)中拟等距映照的扩充及存在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活化剂对Al-Cr扩散层中孔穴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衬底用粉末包装法先扩散Al再扩散Cr时,在Al—Cr扩散层内产生了孔穴。它形成的原因是:活化剂NH4Cl加热分解时生成HCl气体,与已形成扩散层中的Al作用,使其从扩散层中逃逸,而在原来Al的位置上产生了孔穴。含有孔穴的Al-Cr扩散层的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4.
聚苯乙烯微球包覆TiO2粉体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异相凝集和包埋法的原理 ,先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负电的粒径约为1 50nm的聚苯乙烯 (PS)微球 ,控制合适的包覆条件使得PS纳米微球由于胶体表面电荷的作用能包覆在TiO2 颗粒表面 ,加热混合体系在t>tg(PS)的条件下制备出被PS完全包覆改性的TiO2 粉体。使用电镜、激光粒度测量仪及粒子Zeta电势表征了改性前后的表面特性效果  相似文献   
995.
获取结合面实用切向阻尼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参数精度和机械系统特性综合的观点讨论了获取结合面切向阻尼参数的方法。分析了结合状态、机械系统中除所研究结合面以外的其它零件以及不同因素处理方法的影响。提出了获取结合面实用切向阻尼参数和变量表达式的方法。这些参数和表达式可以满足实际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6.
双辉渗金属高速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独创的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普通低碳钢及低合金钢表面渗入所需合金元素,再经渗碳,形成具有高速钢成分的渗层,即在钢的表面形成高速钢,称为双层辉光离子渗高速钢(简称双辉渗高速钢)。由于这是一种固态冶金法,没有由于结晶而形成的粗大一次碳化物,合金层中的碳化物细小且分布均匀,避免了传统的冶炼、锻轧高速钢生产中难以克服的碳化物不均匀问题。合金元素供给源采用粉末冶金法制成,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其组分配比,从而获得一系列具有不同成分的高速钢渗层  相似文献   
997.
S.B.Myors证明了对亏格为零的紧致黎曼曲面的割迹C(p)上任一点q,在作为有限单纯复形的C(p)中从9点出发的一维胞腔的数目等于从p到q的极小测地线的数目。[2]用新的方法改进了其证明。本文证明了对亏格大于零的情形,相应的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我们所发明的Al-MgF_2-Au(Cu)薄膜发光器件[1]的内层结构、导电过程和发光机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对以前报导的一些结论作了原则性的修正:前所报导的Al-MgF_2-Au结内层的实际结构是Al-Al_2O_3-MgF_2-Au,而不仅仅是Al-MgF_2-Au;且正是由于Al_2O_3膜的存在,方才使MgF_2膜得以具有绝缘作用。是来之负电极的隧穿电子,而不是MgF_2膜内的热电子,导致了该结的导电和发光。据此,本文对该结在高偏压下的logL∝V的新型伏安特性曲线及其发射光谱中位于3.4ev(3600)附近的截止频率给出了理论解释;从而得出:电子隧穿,激发SPP,然后SPP退激发光的这一物理过程,即使在Al、Au两电极间的绝缘层厚度由3μm左右增加到20μm左右时,也可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用不同的酸(HCl,HNO_3,HAC)对湖南浏阳永和海泡石矿进行处理,经X—衍射定量分析样品,证实海泡石含量均比原矿有很大的提高,变化最大的是经HAC处理的样品,含量由原矿的23.4%提高到71.3%.测定样品的比表面和比孔容,均比同温时原矿的比表面和比孔容增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比表面由104m~2/g(原矿)增至281m~2/g(HCl酸处理样品),比孔容由0.189ml/g(原矿)增至0.625ml/g(HNO_3处理样品)。各种酸处理样品,分别在160°~900℃热处理后,比表面和比孔容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γ-Al_2O_3上CO和CO_2吸附表面体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在γ—Al_2O_3上CO、CO_2的吸附及其与H_2或H_2O的共吸附。观测到不同情况下HCOO~-的生成规律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行为。在(CO+H_2)的共吸附中观察到HCO_3~-向HCOO~-表面体的转变。在(CO+H_2O)共吸附中,HCOO~-不经HCO_3~-的中间步骤而直接生成。在CO_2的吸附中,检测到两种热稳定性不同的表面HCO_3~-体。而(CO_2+H_2)共吸附中也观察到了HCOO~-的形成。研究了表面甲酸体在真空中热分解以及它同H_2或H_2O的反应,证实了表面甲酸体更易于同H_2O反应。这三种情况下甲酸体显著反应温度分别约为400℃、300℃、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