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57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6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Summary Normally the pacemaker of the mammalian heart is located in the sinus node. In the rabbit the sinus nod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regions, the center of the node where the impulse originates and the border zone through which the impulse is conducted towards the atrium. Conduction properties of both regions were investigated. It appeared that conduction velocity increases and refractoriness decreases when one goes from the nodal center towards the atrium. The tissue mass of the atrium is large in comparison to the sinus node and normally the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of atrial fibers is more negative than that of nodal fibers; consequently, a potential difference exists causing a current flow between both areas. Evidently this hyperpolarizing current flow depresses impulse formation in the border zone fibers which have better intrinsic pacemaker properties than fibers in the nodal center. If the impulse has reached the atrium it is conduct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safety factor and will reach the AV node in principle without difficulty. The AV node, if deprived of sinus nodal dominance, develops spontaneous activity originating from the lower nodal fibers. Also in this structure, electrotonic depression by surrounding tissue causes deceleration of the pacemaker.  相似文献   
72.
Many bli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direct sequence (D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systems, so we can certainly use them to estimate the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R) channel for the multi-carrier (MC-) CDMA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MC-CDMA system is interpreted as an equivalent time-domain DS-CD-MA system with specific spreading codes. Then, an equivalently time-domain blind channel estimator is derived for the  相似文献   
73.
二阶脉冲时滞微分方程解的渐近性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一类二阶脉冲时滞微分程非振动解的渐进性态,得到了其非振动解有界或趋于零的充分条件,突出了脉冲效应对系统解的关键性影响。  相似文献   
74.
本文研究在扭曲波冲量近似下,反质子与原子核的电荷交换反应A(p,n)B.用严格的分波法计算反质子能量为46.8MeV和179.7MeV的16O(p-,n-)16N到达1-,3-态和17F(p-,n-)17O到达O+,2+态的微分截面.讨论了同位旋相似态跃迁和非相似态跃迁微分截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75.
讨论了金融企业的最优管理问题,金融企业的目标是:用于(股东)分红的净收益的期望现值最大,根据Bellman最优性原理,得出了分红情况下的Bellman方程,通过对所得方程的分析给出了解析解和最优控制策略.文章首次提出了最大容忍损失和临界破产概率两个概念,据此给出了破产概率新的解法并得到了企业的临界破产概率和破产原因.  相似文献   
76.
对电脉冲除冰系统线圈和铝板之间产生冲击力进行研究。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对系统放电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在计算峰值电流和峰值时间时考虑线圈感抗、电容容抗和导线电阻等因素。峰值电流计算结果导入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线圈与铝板的参数对冲击力进行分析。搭建电脉冲除冰系统力学实验台,进行冲击力实验,分析影响冲击力峰值的因素。对所得冲击力进行分析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一种有效的平板线圈设计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7.
 研究一类基于脉冲和时滞影响的向量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振动性,利用脉冲时滞微分不等式,建立了该类方程在Dirichlet边值条件下所有解H-振动的若干新的充分判据,这里H是Rm中的单位向量。所得结果充分反映了脉冲和时滞在方程振动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8.
脉冲时滞微分方程组振动性及渐近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一阶三维线性脉冲时滞微分方程组的振动性与渐近性,引入了弱振动的概念,给出引理解决了非振动解各分量间的符号关系,由此得到了若干振动性与渐近性的判别准则,并举例说明了准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二阶非线性脉冲时滞微分方程的解的振动性,并获得了一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0.
使用2006—2016年宜昌断面及朱沱断面水质数据与影响因素数据,计算水质变化幅度,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得到各影响因素对三峡水库出入库断面水质变化幅度的影响时长及贡献率大小.研究表明:长江从朱沱断面到宜昌断面水质变化幅度2006年为0. 07,到2016年下降到-0. 24,在年度上呈好转趋势.水质综合指数对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量的响应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对农药施用折纯量和化肥施用折纯量的响应非常小,持续时间最短,但受其间接影响的持续时间非常长.主要驱动因素在研究时间内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量贡献率为38. 1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贡献率为33. 78%、船舶油污水贡献率为24. 17%、化肥施用折纯量贡献率为2. 61%、农药施用折纯量贡献率为1. 33%.不同污染物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同,溶解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船舶油污水产生量,高锰酸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业废水排放量,氨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