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4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刘玘芳 《科技信息》2011,(15):138-138,420
本文以全球化语境为背景,以翻译的文化转向开篇,论述了在目的论视角下译者地位的突显,点明译者主体地位的构建。  相似文献   
92.
贺昕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209-I0210,I0220
古诗英译的实质是诗歌意象的重构,在进行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不可忽略。本文主要研究译者主体性在还原古诗意象过程中的体现.并分析其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从接受美学视角解释异常翻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接受美学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但由于期望视野的不同,不同的译者对源作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因而有些文本存在着一些异常翻译现象。接受美学很好地解释了某些异常翻译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何科育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7):78-79,44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步骤,而理解是更重要的环节。本文借鉴铁木志科的整体文化翻译理论解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责任,并阐述了译者理解的特性;然后,借助古诗英译的实例证明了文化翻译背景下译者理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5.
分析了反潜编队的协同作战过程,提出了编队多Agent的形式化描述方法,给出了单个兵力Agent的行为模型,包括组成结构和控制策略.提出了多Agent联合意图的六元组模型,并应用于舰艇和直升机协同反潜过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采用黑板模型,实现多Agent兵力的战场态势和作战状态共享;基于有穷状态自动机,给出了多Agent兵力协同作战过程描述模型.最后,指出多Agent联合意图理论在计算机兵力生成方面,尤其是兵力协同作战研究方面,具有理论和方法可行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96.
本文用语料库检索方法对孙仲旭和施咸荣《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译本中脏话处理的差异进行了量化比较,结合勒费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两个译本中脏话的不同处理的原因进行了探析。验证了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而两种意识形态交互影响,通过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译者翻译行为上的变通以及翻译结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97.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至今已被翻译成许多版本。《红楼梦》的翻译无论是对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介绍中国的古典文化遗产,还是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译本的多样性,探讨了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
全球化要求翻译学对许多根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在翻译功能方面,跨文化交流需要充分发挥翻译的作用,不能一味强调完全掌握对方语言。在译者身份方面,译者应扩大眼界,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在翻译研究方法方面,直接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揭示文化交流中的权力关系,从而促进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99.
邓睿  王忠霞 《科技信息》2009,(24):I0136-I0137
以原著中心论和语言转换观为核心的传统翻译观轻视甚至是忽略了翻译主体和主体性,然而译者的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当代翻译观倡导对译者的研究不能单纯地从语言层面来评价其译作的优劣,而应从文学、文化多维度地予以评介。本文拟从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表现,分析辜鸿铭在其诗歌译作《赠卫八处士》中归化策略的选择。笔者认为,辜氏在译作中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选取归化策略,实现了翻译中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0.
创办于1919年的《中华英文周报》(Chung Hwa Weekly English)是中国近代极少数由国人自办、彼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之一。该报以“英文教育”为发行宗旨,同时也包含大量的翻译活动与翻译事实。本文通过梳理一手史料,考察了《中华英文周报》的译者群体、翻译选材及时代译境,研究发现:报内的无名译者群体出于英语学习及教育的目的进行了翻译活动;报内的翻译选材主题丰富多彩,以文学及典籍翻译最为突出,但缺乏相关系统性;报内所处的时代翻译语境包含近代社会、文化、政治的三个客观维度。对《中华英文周报》的翻译活动开展系统梳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民国初期中国近代英文类报刊的翻译活动史及其相关背景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