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3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些双二茂铁基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浓流酸-甲醇为催化剂,以甲苯为溶剂进行二藏铁与一些甲基酮的缩合反应,经真空升华除去未反应的二藏铁,层析分离分别得到了两种1-取代苯基-1-二茂铁基乙烯,以及六种双二藏铁基烷。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2.
合成了一种用以芳纶改性的新的第三单体。以无水哌嗪、对硝基氯苄为原料,进行缩合反应得到4,4’-二硝基苄基哌嗪,然后再用氯化亚锡还原制得4,4’-二氨基苄基哌嗪,并且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MS,IR,NMR分析结果表明谊合成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3.
缩合多环芳烃树脂固化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萘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缩合多环芳烃树脂,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和TG研究了其固化机理及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
δ—癸内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用环戊酮与戊醛经缩合,脱水,加氢及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合成δ-癸内酯的方法,总产率为51.36%。  相似文献   
55.
以碱性氧化铝为催化剂,使丙二酸与芳得香酸发生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9种芳亚甲基丙二酸化合物,并简述了氧化铝催化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56.
通过醇醛缩合反应合成了对、间硝基-α-甲基肉桂醛,并以此为原料通过珀金反应合成了Luteoreticulin的关键起始原料(2E,4E)-2,4-二甲基-5-(对硝基苯基)-2,4-戊-二烯酸  相似文献   
57.
以糠醛为原料,VB1为催化剂,采用安息香缩合反应合成糠偶姻,并利用硫酸铜-吡啶氧化其为糠偶酰.给出较好的实验条件,使合成糠偶酰的产率从37%提高到90%.利用元素分析、GC-Mass联用、IR和UV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糠偶姻及糠偶酰进行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58.
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丙酸与苯胺缩合瓜在机理,并用MNDO方法地优化计算,得到了丙酸苯胺盐及其质子化的丙酸苯胺盐的平衡几何构型,净电荷和酸催化下的亲核加成及消除反应的势能曲线,由过渡态能量与基态能量之差求得这两个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2.48kJ/mol和581.32kJ/mol,计算结果表明,消除反应是速度控制步骤,由计算结果发现,质子化后丙酸羰基碳原子上的净电荷增大,前线分子轨道的能级差比未质子化  相似文献   
59.
利用FTIR原位测定方法,研究碱性硅烷偶联剂的自合反应,硅烷上的碱性基团对自缩合反应有催化作用,使之交联成立网状结构。对于中性烷偶联剂,外加胺类等碱性有机物,也可加速反应进程,自缩合反应形成柔韧性的界面层,从而提高界面的粘结力,另外这层韧性的界面层缓冲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从而减小了内应力,提出了材料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60.
以D-葡萄糖为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后得到中间体2-苯基-1,2,3-三氮唑-4-甲醛(Ⅰ),然后用化合物Ⅰ与盐酸氨基脲缩合,氧化关环得到2-氨基-5-(2-苯基-1,2,3-三氮唑)-1,3,4-噁二唑(Ⅱ),再用化合物Ⅱ与不同的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得到新的目标化合物(Ⅲ).其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