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7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解决传统电极制备过程中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通过微电子喷墨打印结合高温退火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不含黏结剂的纯相钛酸锂(LTO)/铜箔(Cu)薄膜电极.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在Cu箔表面可均匀沉积呈纳米颗粒状的纯相LTO;喷墨打印10层活性物质的LTO/Cu薄膜电极与Li片负极组装的扣式电池,在3C(1.0~1.7 V)电流密度下,电池的比容量达91.27 mA·h/g,经过10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85.4%,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喷墨打印法结合高温退火的方法在制备不舍黏结剂的电极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基于科研平台的开放实验教学是大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是从理论课堂走向创新实践、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卓有成效途径.以锂硫电池正极涂层材料的科学研究为例设计开放实验,带领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培养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利用高校现有科研平台设计本科开放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科研情绪和科研趣味、激发其创造更新能力.开放实验的实施有利于为科学研究输入创新思想,实现科教相长.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前瞻性地研究锂离子导入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导入组甲状腺锂浓度(1.11±0.35μg/g)明显高于血清锂浓度(0.34±0.26μg/g),差异显著(P<0.01)。锂离子导入二周后,14例甲亢病人FreeT_4、FreeT_3明显降低(P<0.05)、其平均下降率FreeT_4为62.1%,FreeT_3为45.1%;~(131)I对摄率无影响(P>0.05);~(131)I有效半衰期平均延长2.1天(约0.6倍),并且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早,全组14例均无锂的毒副作用出现。此时如合用小剂量~(131)I,则可在症状改善的同时,获得较好放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吸附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碳复合粉料,用涂覆法制备大面积、可卷绕的聚苯胺-碳-聚偏氟乙烯复合阴极膜作为锂二次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研究了试验电池的工艺特点和放电特性.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光电化学方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锂-氧化铜电池阴极还原反应,发现采用不同电流密度放电,该电池阴极过程有较大差别:放电电流密度较小时,电化学嵌入反应是主要的阴极过程;随放电电流密度的增大,经典的还原反应以越来越大的比例加入到放电过程中来,据此解释了文献报道中存在的一些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吸附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碳复合粉料,用涂覆法制备大面积、可卷绕的聚苯胺-碳-聚偏氟乙烯复合阴极膜作为锂二次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研究了试验电池的工艺特点和放电特性。  相似文献   
107.
用水溶液降温法生长了光学优质的一水甲酸锂大单晶,尺寸约为3.5cm×4cm×5cm.给出 了一甲酸锂单晶体透光率和二次谐波相位匹配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8.
锂原子高里德堡态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9.
锂—氧化铜电池反应机理:Ⅱ.交流阻抗法研究阴极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测量了锂-氧化铜电池和锂-氧化亚铜电池阴极阻抗随电位的变化,与前文[6]中报道的阴极光电流变化作了比较,根据能带理论解释了实验现象。结果表明,锂-氧化铜电池阴极过程中,阴极电位为2.5V(vs.Li/Li^+)时,电解液中锂离子开始嵌入氧化铜晶格;当阴极电位降到2.3V以下时,有后续反应发生,生成氧化亚铜等新相;氧化亚铜的还原开始于1.9V左右,还确定了锂电池体系中,氧化亚铜和氧化铜电极的平带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