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8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正>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长、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网络和教育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将深刻地改变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影响着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竞争能力。在我国,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高校数字化教学得  相似文献   
22.
基于新课程体系的初中数学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3.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就涉及到“策略”。  相似文献   
24.
陈叙 《科技信息》2010,(12):284-284
面对当今教学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模式,改变教学观念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新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笔者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就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5.
刘琳 《科技信息》2010,(27):I0123-I0123
高等院校的数学课,历来以其内容抽象、难度大而使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对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就更重要,也更艰巨。尤其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因为一方面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另一方面很多数学概念、定理本身就很抽象,学生理解不好,导致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最终放弃了学习。  相似文献   
26.
徐园 《科技信息》2009,(35):247-247,27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全面实施已历三年,配套的教材以其新颖的视角、创新的手法、精心的设计、艺术化的“剪裁”,充分体现出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展开“思考”、“探究”、“拓展”,配以“阅读”、“引例”、“链接”,教材具备完美的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27.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多年的学习心得和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依靠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探讨了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造数学课程的原则.其中涉及到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计算机)的相关问题.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革数学课程的研究,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但本文并不是对数学课程理论全面的研究,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当代先进的教育观念,得出以数学素质教育为目的信息化数学课程改造原则.  相似文献   
28.
为了在数学课程中有效地实施多媒体教学,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对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了解决诸如课件制作与应用、教师技术培训、开展教学设计和评估等在推进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随着我国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数学作为各门专业技术的基础学科,就成为各个技术领域工作者的必备基本素养与能力,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快乐学习,亦成为当前教育探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0.
简述了数学课程的活动性的几个特征;从教育理念、知能结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学教师现有素质对数学课程活动性的制约;重点论述了数学课程活动性对数学教师角色的四种期望,即:他们必须是再创造型的数学教师,他们必须是心育渗透型的数学教师,他们必须是反思型的数学教师,他们必须是探究型的数学教师;最后指出期望中数学教师的产生应当构建网络化、弹性化、校本化主体型的数学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