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10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熙载是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审美观是传统审美观在近代的延续,但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传统美学的理论框架.王国维作为刘熙载之后传统美学的真正变革者则在审美观、审美主体论等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王国维开放的治学心态和对西方美学观念(主要是康德、尼采、席勒)的大胆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从汉英习语窥探汉英民族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生活哲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因此就有着不同的审美观。了解汉英民族审美观的差异对与英美人的交际及从事翻译都有积极的意义。习语就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民族的审美观。本文将谈谈汉英习语在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动物、颜色等四个方面所反映出的民族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人文精神,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人,强调国人得到的精神价值,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引导世人求真、从善、爱美,使大学生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并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文精神的构建无疑彰显出隽永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旨在探讨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是融合了无数前人的精华,又有所个人创造和丰富过程,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的审美观和诗歌风格,体会诗的艺术形式不断进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与男性相比,女性爱美、求美的欲望更强烈。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上述心理、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当然也形象地表现了作家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即人之美是美在心灵、美在纯朴、美在自然和美在气质等。  相似文献   
18.
张恺 《科技咨询导报》2014,(28):163-163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审美的能力是贯穿于人类整个发展历史过程中。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古筝教育是古代乐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古筝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重视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更能够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研究少数民族体育的美学价值,对于进一步发展民族体育,展现少数民族伟大的精神,增强当代人生活情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少数民族体育对当代人审美观的影响,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提出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审美观的角度,分别从审美标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三个方面对建国后武术审美变化进行论述,认为武术现代审美观的主要特征是追求直观的外在形体美,注重动作外在形式的造型,美感,趋向于表演、艺术化,更加突出其养生、娱乐性,技击性不再是武术的首要的审美标准;动作内涵意境相对传统武术下降,或者说形成与时代相应的新风格和意境;练武术的理想、追求更加现实化、功利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