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98篇
教育与普及   1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49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氨合成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uCl3·3H2 O作为钌活性前驱体 ,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Ru C催化剂 ,利用CO化学吸附等表征手段 ,考察钌负载量和预还原处理条件对钌催化剂活性金属分散状况的影响 ,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氨合成活性评价 .结果表明 ,当钌负载量较低时 ,金属粒子晶粒度较小 ,分散均匀 ,钌利用率较高 ,当负载量质量分数为 4%时 ,炭载体对钌的分散基本已达饱和 ,随着钌负载量进一步增大 ,钌粒子呈明显聚集状态 ,分散度明显下降 ;预还原处理的条件直接影响Ru C催化剂的性能 .  相似文献   
122.
稳定化ZrO2超微粉体的制备及其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工艺制备无团聚ZrO2(CaO)超微粉体,考察ZrO2(CaO)及M/ZrO2(CaO)催化剂对CO完全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发现,超临界流体干燥可以有效地防止凝胶干燥过程中硬团聚体的生成,从而获得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小粒径且具有良好单分散性能的ZrO2(CaO)粉体.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及裁体,超微ZrO2(CaO)在CO完全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性能.未担载任何活性组分的超微ZrO2(CaO)是CO完全氧化反应的高温催化剂,其50%转化温度约为280℃,100%转化温度为550℃;以超微ZrO2(CaO)粉体作裁体,担载Ni,Cu和Pd的负载型催化剂对CO低温氧化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3.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异戊酸异戊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硫酸氢钠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合成了异戊酸异戊酯,其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Og,醇酸摩尔比1.5:1.0,带水剂甲苯10ml,反应时间1.5h,酯化率可达90.3%。该催化剂易分离回收,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24.
该文介绍了目前普遍使用的手性季胺盐、手性冠醚等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及聚合物支载的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手性相转移催化不对称烃基化反应的最新进展,并介绍了催化剂、温度、溶剂、浓度和磁场等因素对该类烃基化反应的化学产率、光学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高分子催化剂在对氯二苯甲酮合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高分子载体负载的Pd催化剂纤维素氧膦 -钯配合物、活性炭负载钯、SiO2 负载的氰乙基化可溶性蛋白质锚定钯以及Pd -Al2 O3 在对氯二苯甲酮合成中的催化行为 ,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结果表明不同载体与Pd产生不同的分散催化体系 ,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 ,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 .XPS分析方法对催化剂的表征说明催化活性中心的质点是金属态钯  相似文献   
126.
利用固载化聚乙二醇-400作三相相转移催化剂,以氢氧化钾的水溶液作碱,从苯乙腈和苄基氯出发合成了苯乙腈的单烷基化物-α-苄基苯乙腈。该合成方法具有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另外,在催化反应结束后,所用固载催化剂易于回收,且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7.
几种单萜烯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上直接水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研究α-蒎烯、β-蒎烯和柠檬烯3种单萜烯的直接水合反应.研究结果表明:(1)3种单萜烯直接水合的反应活性顺序是:β-蒎烯>α-蒎烯>柠檬烯;(2)国产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在催化活性和水合选择性上均明显优于日产IR-120B型树脂催化剂;(3)在优化反应条件下,直接用松节油于70℃水合反应7h,蒎烯转化率达到98%,松油醇选择性为67.2%.  相似文献   
128.
用XRD技术研究了浸渍H2SO4后的无定性ZrO2和TiO2在不同焙烧温度下的晶化、相变及平均晶粒度的变化情况,并对四方相ZrO2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SO4(2-)的引入提高了氧化物的晶化温度,并对晶型的形成有走向诱导作用,使ZrO2易于形成四方相型,TiO2易于形成金红石型四方相的ZrO2含量主要受焙烧温度和处理液浓度的影响,焙烧温度越高,酸浸渍液浓度越大,四方相ZrO2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29.
本文对TiO2负载Ni、Cu和Ni—Cu合金催化剂中SMSI效应,及其对CO加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载于TiO2上的金属组分与载体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对H2和CO吸附的变化及还原温度的提高;载体TiO2的作用是使CO的吸附出现了线式和桥式吸附态外的卧式吸附态(M…C=O→Tin+),引起CO活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C=O键的断裂而形成表面碳物种;双金属Ni、Cu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了均匀的合金相,该活性组分与载体TiO2的共同作用,对CO加氢中C2物种,特别是乙烯的生成有利。  相似文献   
130.
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的方法,在反应现场条件下,研究了促进型甲酸甲酯(MF)氢解制甲醇铜铬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结果表明,在MF氢解反应条件下,工作态催化剂上主要的化学吸附物种和反应中间物种是CH3O-CHO…H-O(a)(1751,2730,1455cm-1)、CH3O-CHO…Cu+(a)(1654,2730,1455cm-1)、CH3O-CHO…Cr3+(a)(1552,2730,1445cm-1)和OCH3(3012,2946,1455cm-1).结合对该催化剂活性位本质的探讨,推断了甲酸甲酯氢解制甲醇的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