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64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短期免耕对东北黑土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耕作定位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免耕和秋翻两种耕作方式对土壤NO3--N在土体中分布的影响。6a的田间定位试验表明,免耕玉米小区NO3-N含量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表层和亚表层NO3--N含量均高于底层。秋翻玉米小区除2004年外,其他年份也表现出这种趋势。在试验的后两年,由于玉米根系和土壤动物的作用,免耕处理开始形成连贯的大孔隙,大豆小区免耕处理NO3-N有向土壤底土层富集的现象,免耕对土壤NO3--N淋失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图3,表1,参19。  相似文献   
52.
黑土是我国优良的耕作土壤,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与耕作措施对黑土的性质影响较大。本文在充分分析农业耕作对黑土性质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农业耕作与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土农业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3.
皖北砂姜黑土Cu、Cd、Zn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麦农田取样,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运用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皖北砂姜黑土中Cu、Cd、Zn的化学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砂姜黑土中,重金属Cu、Cd、Zn含量的平均值高于该土地土壤的背景值.土壤中Cu、Cd、Zn的残留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比较高,交换态、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含量明显低于残留态.在三种元素中,Zn的化学形态变化趋势最为一致,表现为残留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态>交换态;统计分析表明:Cu、Cd、Zn在砂姜黑土中的形态分布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相关;该土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54.
典型农田黑土剖面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黑土,在整个黑土区,从北向南,选取有代表性的剖面采样,对其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黑土的理化性状差异显著。阐明农田黑土在整个区域的空间差异。表2,参7。  相似文献   
55.
海伦市农田黑土机械组成与土壤全量养分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以海伦农田黑土为对象,研究海伦土壤颗粒机械组成、全量养分含量,探讨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全量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伦市农田黑土机械组成粉粒(0.02mm~0.002mm)占25.85%,黏粒(《0.002mm)占34.46%.粉粒与土壤全氮、全磷、全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钾不相关;黏粒与全氮、全碳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全磷不相关.  相似文献   
56.
采集公主岭市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不施肥和施用不同用量有机肥的黑土,通过超声波分散-离心分离得到细黏粒(<0.2μm)、粗黏粒(0.2~2μm)、粉粒(2~53μm)、细砂粒(53~250μm)、粗砂粒(250~2000μm)5个颗粒级别,分析全土及不同粒级中土壤有机碳、总氮并进行含量与分布的比较。结果表明,有机质多集中在粉+黏粒中,碳氮比随着粒级的减小而逐渐降低;与粗黏粒相比,细黏粒有机质的转化更快。长期施用有机肥后,除细砂粒级外,全土及各粒级有机碳、氮库大小和浓度均有显著增加;粗砂粒中有机碳、总氮的富集系数升高,黏粒(尤其是细黏粒)中富集系数降低;粉粒和砂粒中的C/N显著降低。施肥量的变化对全土和各粒级中有机碳、总氮浓度的影响较大,对C/N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7.
多环芳烃在黑土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的老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多环芳烃菲和蒽在黑土不同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的老化现象,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法测定老化后多环芳烃菲和蒽的可提取性,比较不同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中老化的速率. 实验结果表明,老化90 d后,菲的可提取率下降10%,蒽的可提取率下降30%,粘粒级复合体中最初阶段(0~15 d)的老化速率最高,其余粒径复合体老化速率最高阶段基本都在15~28 d.  相似文献   
58.
松嫩平原黑土农业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土农业生态系统200年的演替历史,几乎跨越了我国中原地区3000年的演替过程。黑土农业生态系统演替的主导因素分析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结构、环境、生产力和管理技术的演替揭示了黑土农业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59.
松嫩平原黑土农田水土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区域水资源急剧消耗的态势,提出了农田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对策;阐述了区域农田养分水平的发展趋向,提出了肥料投入的高效利用技术及黑土培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0.
探讨并计算了松嫩平原黑土区各主要作物的最大可能光能利用率,并计算了光合潜力。参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