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石榴果汁在加工中不同条件下色泽变化不同.本文研究了不同pH值、不同光照、不同热处理、添加L-抗坏血酸对石榴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5、遮光或室内光照、热处理条件下,能较好的控制石榴果汁的褐变.  相似文献   
62.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效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与传统的稻田养鸭模式以及现行的水稻单一栽培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包括组分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效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最后提出了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图1,表2,参5。  相似文献   
63.
松茸菇涂膜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松茸菇为实验原料,研究不同组成的保鲜液对松茸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松茸菇保鲜贮藏效果较好的膜液组成和浸泡时间为:植物复配液10%,明胶2.5%,壳聚糖2.5%,甘油1%,蔗糖1.5%,可溶性淀粉10%,乙醇及其它72.5%,浸泡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64.
利用碱解旋法研究了三丁基锡(TBT)暴露对鱼肝脏DNA造成的单链断裂损伤.结果表明:0.5、1、5和10mg/kg(Bm)TBT腹腔注射7d后,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肝脏DNA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环境相关浓度(1、10、100ng/L含Sn量)的TBT通过水体对褐菖鲉进行暴露,肝脏DNA的损伤程度,总体上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本研究为鱼类肝脏DNA损伤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水体TBT污染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气调贮藏对李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可控气调的方法贮藏采后李果实,并对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褐变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8%O2 2%~4%CO2的气体条件显著抑制了采后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呼吸速率、固酸比的上升,延缓果肉褐变,延长贮藏时间,贮藏50 d果肉不褐变,是李适宜的气调贮藏条件.但李果实对CO2十分敏感,当O2的浓度不变,CO2的浓度升为4%~6%时,李果实出现无氧呼吸;当CO2的浓度继续升高时,无氧呼吸加剧,褐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66.
宋代的双季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代虽然有早稻和晚稻的名称 ,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双季稻 ,但这并不能否定宋代有双季稻的存在。宋代存在再生、间作和连作三种形式的双季稻。再生稻 ,又名再熟稻、稻孙、二稻、传稻、孕稻、魏撩、再撩、再生禾、女禾等 ,分布于两浙、淮南、江南、福建和湖北等地。间作稻 ,又名寄生 ,主要分布在浙东一带。连作稻 ,在宋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名称 ,但却出现了许多连作稻的品种 ,如江苏的乌口稻、浙江的乌和第二遍、江西的黄穋禾、福建的和献台、岭南的月禾等等。另外 ,在宋代的稻品种中 ,还发现了有些品种既当早稻又充晚稻的现象 ,也应是双季连作的结果。宋代的连作双季稻分布虽广 ,但由于品种不佳、产量不高、季节和劳动力的矛盾、放牧的需要、肥水条件的限制、投入产出率低等等原因 ,双季稻总的种植面积并不大 ,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如同凤毛麟角。宋代的双季稻大多都是在原有的品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当时引进的早熟而耐旱的品种占城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7.
用氮气置换部分空气作为干燥介质 ,通过QTM气调干燥实验设备调节干燥过程气体的氧气含量 ,以蘑菇的褐变度为考核指标进行降氧干燥试验 .结果表明 ,干燥过程气体的温度是影响蘑菇褐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要减少某一温度下干燥过程中蘑菇的褐变度 ,关键要控制干燥过程中气体的氧气含量 .降低干燥气体的氧气含量 ,可明显降低蘑菇褐变 ,提高制品质量 .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的不同气体温度状况下 ,蘑菇的褐变度y与气体的氧气含量x间的关系式 ,显著水平P =0 .0 1,相关系数r>0 .972 5 .  相似文献   
68.
魏美玉  赵士熙 《武夷科学》2002,18(1):146-150
稻粉虱若虫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 :(1)频次分布检验结果为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2 )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 ;(3) Iwa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m* =0 .76 5 5 + 1.6 778m,属于聚集分布。在空间分布型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式、Iwao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69.
稻水象甲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在山上主要分布在表层上 3厘米以内。在稻周围中的水平分布 ,幼虫近稻根处多 ,远离稻根少 ;土茧分布在 12厘米范围内差异比明显。其垂直分布幼虫主要集中在离土表 6厘米内 ,土茧 95 %以上分布在离土表 3厘米内 ,幼虫结茧有向上爬习性。用 Iwao的平均密度的平均拥挤度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不同世代稻水象甲的空间分布型 ,其结果表明成虫是具密度依赖的聚集分布。通过 Taylor的指数回归式参数初步确定了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水浸处理原木杀虫效果,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和水中溶解氧含量变化的测定试验,得出了水浸处理原木杀虫机理。即在一定气温条件下,水浸处理的原木中有机质不断氧化,耗除了水中溶解氧及虫孔中的氧气,使害虫窒息死亡;同时由于氧化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如H2S、SO2、CO等)渗入虫孔及组织中,从而加速了有害生物死亡。结论认为水浸处理原木可以达到检疫杀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