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随着交通量迅猛增长,城市快速路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拥挤,匝道作为快速路的瓶颈,分析其交通特性,对解决因匝道引起的快速路拥挤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实测数据为依据,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快速路匝道、辅路交织区交通特性,为匝道管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针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严重的问题,基于QHM(定量分层模型)并利用交通风险评估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匝道协调控制次序的方法.利用QHM将快速路通道合理分区,以各分区当前状态与临界状态密度差值比为主要指标构建通道多匝道优先级控制矩阵,进而确定各分区匝道的优先控制次序,以保证各分区交通流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实现通道多匝道协调控制.最后,应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城市快速路匝道间距设计是路线设计的重要内容,匝道间距大小和匝道数量对快速路交通流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城市快速路处于不间断大交通流量时,车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现象。根据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这一特点,应用车流波理论,分析了上下匝道间合流区和分流区的车流波特点,进一步建立了出口-入口组合型匝道间距比例数学模型。认为快速路匝道设计不但要考虑间距大小,相邻匝道作为一个整体,还应研究相互之间的影响。实例表明,当匝道间距比例不能满足数学模型时,快速路容易发生交通拥堵,服务水平较低,抗干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64.
城市快速路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策略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市快速路系统存在的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需要对城市快速路进行必要的交通管理与控制。针对城市快速路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依据相关的交通管理与控制原则,对城市快速路主路、辅路以及出入口的部分交通管理与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并对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5.
根据北京快速环路出入口间距短、交织严重以及交通流特性的特点,对基础模型METANET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线性最优控制模型,给出了离散性最优出入口协调控制系统解。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实例,将采用改进AMO控制策略仿真结果与实测环路数据的交通状态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采用改进AMO控制策略能使快速路交通流密度维持在期望的密度范围内,排队长度也较小,路网所有车辆旅行总时间下降18.4%。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突发交通事件下地面道路可变情报板(SVMS)同时提供高架和地面道路行程时间条件下的驾驶员择路行为.采用意向行为调查获取择路行为数据,运用微观计量经济学中的离散选择分析方法对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多变量分析,建立了描述择路概率的二元Logit模型.研究发现,SVMS信息对择路决策有显著影响,影响大小与驾驶员属性、信息内容及地面道路属性有关;驾龄越长、年龄越大的男性驾驶员,接收SVMS信息后选择地面道路的可能性更大;经常使用高架、认为高架可变情报板对其择路决策很有用的驾驶员,选择地面道路的可能性更小;高架延误越大、地面道路信号灯路口越少、延误原因为事故时,选择地面道路可能性更大.研究成果为交通突发事件下交通诱导策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7.
加权指数m是影响模糊C名)值聚类(fuzzy Cleans,FCM)的一个关键参数,为提高快速路交通状态模糊判別性能,针对m取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兼顾算法判別精度和聚类效果的优选方法。该方法以流量、速度为交通状态评价参数在不同加权指数m和样本量n下进行聚类分析,从算法判別精度、类内间距、类间间距、目标函数收敛性四个方面对m的最优取值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某市快速路为例別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分析实验数据的隶属度和聚类中心,以上四个方面在n×m种组合情形下综合分析,得出快速路交通状态模糊判別m的最优取值,并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流量、速度为状态评价参数的快速路交通状态模糊判別加权指数m的最佳取值为2.25。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任何流量并具有较高检测率和较低误警率的快速路交通事件检测算法,以统计理论、突变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事件影响指数检测算法.利用交通量数据,检验纵向时间序列与横向时间序列上流量的波动性和正态拟合性;分析事件数据与非事件数据的差异,得出交通事件数据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纵向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和正态拟合性优于横向时间序列;事件数据具有多模态、不可达、突跳等突变性特征.该算法误警率为0,检测率比经典的Cali-fornia算法高出10%.不同流量下的检测效果对比表明,该算法适用于各种流量,低流量状态下的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9.
针对目前高架桥匝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病害,结合高架桥匝道结构的力学特性,明确影响高架桥匝道安全性的各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高架桥匝道结构的安全评估模型.最后,以五乡互通立交匝道为工程实例,分别对B匝道及E匝道进行安全评估,充分验证了快速路高架桥匝道结构的安全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0.
童景盛 《甘肃科技》2010,26(1):94-97
通过对洛秀组团路网规划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该路网规划无论在道路等级的标准划分还是对场地最低标高的理念认识上均存在着与规范和实际建设不协调的问题,建议规划与设计城市快速路时应掌握快速路的一些基本特点、功能、和规划原则,避免由于规划设计的不合理而造成道路与开发建设的不相适应,希望对以后类似城市道路网规划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