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以优化城市多车型快速路交通系统拥堵和排放为目标, 综合考虑了走行时间(total time spent, TTS)、走行距离(total travel distance, TTD)、匝道排队、尾气排放和燃油消耗这5个性能指标, 改进了多车型快速路宏观交通流模型Multi-class METANET和多车型排放模型Multi-class VT-macro. 提出了一个新的高维多目标优化算法——模糊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fuzzy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FNSGA-Ⅲ), 对快速路的匝道汇入率和主路的可变限速(variable speed limit, VSL)值进行了优化, 实现了缓解主路和匝道交通拥堵以及节能减排的目标. 提出的FNSGA-Ⅲ算法, 基于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twork-base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对下一时刻高维多目标优化的超平面进行预测, 能够有效引导算法在迭代过程中的进化方向, 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 基于上海市广中路实际路网进行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与现有的单目标遗传算法和高维多目标NSGA-Ⅲ算法相比, FNSGA-Ⅲ算法结合改进的多车型宏观交通流模型, 可以更合理地设置期望速度与匝道控制策略, 更为有效地环缓解快速路的交通拥堵和排放.  相似文献   
42.
裕溪路是规划的城市快速路,位于合肥市主城区东南部,裕溪路高架东延工程可有效解决周谷堆片区交通拥堵状况,快速疏导一环、二环汇集的区域性交通,大大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地面系统收集沿线中、短距离生活性交通的功能,更好地服务沿线地块、促进沿线开发,提升土地价值.文章以裕溪路高架桥东延工程的设计为实例,介绍了裕溪路高架桥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节点设计、上下匝道及主线出入口设计等总体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43.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穿城市的部分干线公路不能满足其过境交通功能,也严重干扰了城市交通的通行.为了缓解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有限的道路交通设施之间的矛盾,合理分流过境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各城市纷纷将干线公路改建至城市外侧,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和总体规划,利用规划的城市快速路解决兼顾过境交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通道.文章以安徽省合肥市G206公路(南岗至上派段)为例,探讨了此类兼具有干线公路和城市快速化道路的总体设计方案要点.  相似文献   
44.
交通事故、抛锚等交通事件对城市快速路的运行影响极大;准确预测交通事件的持续时间可有助于主动交通管理措施的实施,提升通行效率与安全。本研究采用随机生存森林模型开展交通事件持续时间分析,以克服传统决策树模型易过度拟合和传统生存分析需限制性假定及识别协变量交互作用的缺陷。研究基于上海城市快速路网交通事件数据,并结合道路几何线形、交通运行、天气状况等数据。原始数据库分为训练数据(80%)和测试数据(20%)。分析结果表明事件类型、路段长度、发生地点、剩余车道数、交通流量等变量对交通事件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影响时间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随机生存森林模型预测精度显著优于随机森林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5.
采用随机生存森林模型开展交通事件持续时间分析,克服了传统决策树模型易过度拟合和传统生存分析需限制性假定及识别协变量交互作用的缺陷.该研究基于上海城市快速路网交通事件数据,结合道路几何线形、交通运行、天气状况等数据.原始数据库分为训练数据(80%)和测试数据(20%).分析结果表明事件类型、路段长度、发生地点、剩余车道数、交通流量等变量对交通事件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影响时间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随机生存森林模型预测精度显著优于随机森林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6.
基于集散点选择模型的地下快速路网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地下快速路服务于中长距离出行车辆的功能定位、特性和布局原则,建立了地下快速路集散点选择模型,提出了从常规OD调查数据处理到集散点选择、再利用OD表转换和基于集散点的期望线图、最终协调规划地下快速路网的点线面依次规划流程,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规划流程以及所建立的集散点选择模型对合理规划地下快速路网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快速路网络系统的服务水平评价是一个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论文从快速路系统目标出发,以系统管理者为评价主体,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快速路系统服务水平二级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准则AHP构权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各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选择了适宜的模糊评价模型,提出了根据应用目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方法,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论文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运营阶段快速路系统的服务水平评价中。  相似文献   
48.
城市地下快速路成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新的有效途径,正逐渐受到重视,合理规划地下快速路网是当前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地下快速路服务中长距离出行车辆的功能定位、特性和布局原则,按照点线面依次规划的程序,建立地下快速路集散点选择模型,提出从常规OD调查数据处理到集散点选择,再利用OD表转换和基于集散点的期望线图,最终协调规划地下快速路网的规划流程,最后给出案例分析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规划流程以及集散点选择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本文阐述了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的机理和作用,对匝道控制方法进行简单分类,分别给出了各种控制方法的模型表达式,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和给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针对目前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中的不足,结合模糊理论控制和支持向量机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的标定方法,并给出了基本算法流程,能够满足城市快速路中不断变化的交通状况对控制策略的动态需求。最后,结合广州市某主干道上的实际调查数据,利用本文的控制算法得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案,并将其用于该主干道的匝道控制中,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本文的控制方法能满足动态变化的交通状况,控制效果较好,对城市入口匝道控制的方法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0.
朱长春 《科技信息》2012,(12):351-351
作为城市高架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入口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相邻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同时还直接影响快速路整体效益的发挥。本文以城市高架快速路出入口为研究对象,对出入口的布局规划与交通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