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0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南京地铁票务中心建立基于IT网络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架构、安全要求、工作平台及实现功能,最后对系统运行中的缺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
摘要:本文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入手,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技术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在技术创新中加强品牌管理的必要性,论述了技术创新与品牌管理的内在关系,为技术创新管理拓宽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
针对基坑工程中质量事故的处理案例,对基坑支护桩水平变位、管桩质量缺陷等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类似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我国南方红壤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季节性干旱问题严重,需要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以提高坡耕地土壤的保水固土能力.在典型红壤坡耕地布设以花生为主的5种耕作措施:传统花生顺坡垄作、花生萝卜轮作、花生+秸秆覆盖、花生施用有机肥和花生柑橘套作,在长期试验样地开展模拟试验探究耕作措施对土壤性质和入渗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套作、覆盖和有机肥处理的措施可以显著增加坡地红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其结构,从而提高入渗能力和水分涵养效益.采用Philip和Horton方程对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的估算效果不够理想,Kostiakov方程对红壤坡地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较好,整体模型有效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95.
本文简要概述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在实际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评价标准、安全防护、实际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对今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由江苏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二站、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主持,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江苏省实验动物协会等单位共同编制的"江苏省实验动物笼器具系列标准"获得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完成人:刘年双、张玫,孟群、樊夏雷、陆益红,宗卫峰、汪岱迪、夏春阳,孙兴莲、任海玲,张维祥,肖杭.  相似文献   
97.
戴林 《科技信息》2013,(17):468-468,470
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存在的问题,并对某科技型事业单位实施公开招聘的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了一些经验做法,对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规范化、科学化有着值得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阐述了多学科研究湖泊沉积恢复古气候环境的重要性,并归纳了从湖泊沉积提取古气候环境信息所涉及的主要学科,主要包括地球化学、环境磁学、微体古生物学和沉积学等,并进一步讨论了湖泊沉积记录古气候环境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99.
堆肥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一项重要手段,以其无害化程度高、减量化效果明显,以及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利用。该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归纳描述堆肥动态变化的模型,分析模型中的关键环境参数,从而借助模型对堆肥过程的有机质动态变化获得更清晰的理解,并预测堆肥产品的质量。为此,文中概述了堆肥模型中环境参数的影响,并列举了目前几种实用的有机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堆肥模型一般都用于描述和预测干物质、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堆肥模型领域的发展,关于有机质的生化降解以及微生物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100.
梁诏斌  汪传智  师晓权 《工程与建设》2012,26(5):587-589,592
基于应力场与渗流场双场耦合的理论,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针对在富含地下水区域采用矿山法修建的隧道,研究采取不同的防水措施时,地下水渗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作用在隧道衬砌结构上的水压力的分布规律,研究分析表明:对地下水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合理性,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