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以国内某公司生产的50万km质保的重卡轮毂轴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际工况分析与耐久性试验载荷谱设计,基于耐久性试验载荷谱估算重卡轮毂寿命,分析轴承寿命影响因素,并对一批次重卡轮毂轴承进行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重卡轮毂轴承估算寿命约为64万km,满足50万km质保要求;重卡轮毂轴承系统寿命与车辆侧向加速度和路面冲击系数...  相似文献   
82.
83.
日本对国民或企事业单位超标排污者给予直接刑事处罚的立法模式,不仅有效防范了环境污染行为,而且引起了其国人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培养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这种直罚主义制度效果明显、执法成本低廉。鉴于我国在环境立法执法上的不足,有必要对这种直罚主义制度的合理内核进行介绍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为我国的环境立法执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4.
 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X-Y维度)”的二维框架对医疗卫生政策进行政策文本分析,数据分析发现,政策工具维度上,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较为频繁,内部结构以基础设施建设、法规管制占比最高,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少。政策目标维度上,医疗卫生变迁的各阶段对工具的使用有所侧重。建党百年的医疗卫生政策体现出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特点。新时代,医疗卫生政策应坚持制度内生性演化与自觉性建构的统一、政策整体布局与循序渐进的统一、发展目标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85.
对硅烷偶联剂Si69中主要成分S3、S4、S5和S6的锂离子加合物[M+Li]+在电喷雾串联质谱条件下的碎裂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个组分的锂离子加合物容易发生S—S键、C—S键的断裂反应,所形成的碎片离子容易进行水合反应。此外,[S5+Li]+和[S6+Li]+则容易发生丢失中性碎片 S2(64 Da)的碎裂反应。  相似文献   
86.
通过两阶抽样法对浙江省仙居县487万hm2公益林区域内,111个生态公益林样地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木林和杉木林、毛竹林、灌木林等6种主要林型的生物量动态变化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杉木林群落生物量最高,平均为9975 t/hm2;针阔混交林次之,群落生物量平均为9613 t/hm2;灌木林群落生物量最低,平均为3880 t/hm2。如果采用本地的参数和按类型进行详尽的调查和统计,得到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将更可靠。  相似文献   
87.
在野外调查、标本检视和资料整理基础上,报道杭州西溪湿地种子植物(含栽培种)136科457属73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4属17种(栽培);野生被子植物中,有双子叶植物78科212属338种、单子叶植物18科76属110种.被子植物各科含属数差异显著,含1属的科占优势,共54个,占总科数的56.25%.禾本科、菊科、豆...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焙烤榧子的香气成分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香榧种仁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测定品种(‘朱岩’榧、‘丁香’榧、‘木榧’和‘细榧’)榧树种仁焙烤加工后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不同品种种仁加工后特征性香气成分的组分和含量,初步鉴定不同品种的主体和特征呈香物质。【结果】①4个不同品种种仁共检测出7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萜类(23种)、醇类(27种)、醛类(6种)、烷类(4种)、酯类(5种)、醚类(2种)、酮类(3种)、酸类(2种)、吡嗪类(1种)和苯类衍生物(6种)10类化合物。②除‘朱岩’榧以外其他香榧的香气物质均以萜烯类物质为主,且烯萜烯类物质中含量最高的是D-柠檬烯。③PCA分析发现‘细榧’中的主要特征性香气物质有酮类、酯类、醛类、苯类衍生物和萜烯类,‘木榧’的特征香气物质则是萜烯类和吡嗪类物质,‘丁香’榧和‘朱岩’榧的特征香气物质均为醚类和酸类物质;其中‘细榧’具有特征香气的物质有D-柠檬、糠醛、2-乙基己烯醛、葵醛、壬醛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朱岩’榧中具有特征性香气的物质有二氢香芹醇,‘丁香’榧中具有特征性香气的物质则为硬脂酸,‘木榧’中具有特征性香气物质有双戊烯、R-柠檬烯、衣兰油烯和α-蒎烯。【结论】具有较多的特异性香气物质种类及较高含量的香气物质是焙烤后‘细榧’具有较高香气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目的】目前关于林型识别的研究区域主要为小范围森林区域和林场,为了探究较大范围内林型的识别方法,本研究使用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和Sentinel-1雷达遥感影像数据建立林型识别模型。【方法】以淳安县作为研究区域,针对淳安县各个小班中的7种林型:毛竹(Phyllosstachys edulis)林、茶树(Camellia sinensis)林、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阔叶混交林、其他硬阔林进行识别。研究采用分层的方法对林型进行识别,整体分为3层。第1层使用RF算法建立林地与非林地识别模型;第2层对林地数据进行树种结构识别,分别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和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LightGBM)方法建立不同模型并对比分析实验结果;第3层将树种结构细分为林型。【结果】第1层RF林地与非林地识别模型总体精度为98.08%;第2层树种结构识别模型中对比了3个模型不同特征组合下的性能,其中LightGBM模型总体精度最高,达到81.43%;第3层模型对林型进行识别,基于所有特征结合雷达遥感因子建模的情况下,LightGBM模型精度为84.51%,经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RFE)选择特征后,最优精度为83.21%。【结论】通过各个模型的特征重要性图发现,光学遥感中的绿光、红光、近红外波段和红边波段,以及DEM提取的地形因子对研究区域小班林型识别有较好的效果,而Sentinel-1雷达中提取的自变量对林型的识别没有特别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浙江省公益林中对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群落组成及其分布影响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珍贵化改造和珍贵树种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针对分布于浙江省的427个杉阔混交林和阔杉混交林样地进行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杉阔混交林可划分为5类群丛,阔杉混交林可划分为6类群丛。在杉阔混交林的5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主要为青冈(Quercu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等;土壤厚度、坡向和坡度等是影响杉阔混交林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阔杉混交林的6类群丛中,与杉木伴生的树种分别为马尾松、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青冈、木荷、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林龄、坡度和海拔等因素是影响阔杉混交林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杉阔混交林中,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等珍贵树种与杉木对生境的选择较为接近;在阔杉混交林中,甜槠、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小叶青冈、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等珍贵阔叶树种与杉木对环境的选择较为接近。【结论】选择与杉木生境接近的伴生珍贵阔叶树种进行补植改造,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促进杉木人工林阔叶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