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利用离子源产生的C、O离子与Ar原子碰撞,测量了散射离子谱和反冲离子谱,并利用符合测量获取了双电荷态分布的符合谱。根据实验参数进行了符合效率计算。该实验方法可用于微量气体元素甚至同位素的绝对含量分析,较单独的飞行时间谱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Weibull生长曲线模型、对数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等4种回归模型对某隧道拱顶下沉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将各模型预测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Weibull生长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最为吻合,精度最高,误差最小.因此,采用Weibull模型对隧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回归分析,效果要优于其他3种传统模型.  相似文献   
3.
损伤力学是研究岩石破坏过程中本构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假定岩石微元强度分布服从Weibull分布和幂函数分布的概率分布理论,将Drucker-Prager准则作为岩石统计分布变量,同时引入一个能够反映岩石微元破坏部分承载力的修正系数,建立基于不同概率分布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用极值法求解模型参数.最后通过理论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Weibull分布比较适合于作为岩石微元强度的概率分布函数,而幂函数分布不适合作为岩石微元强度的概率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大量知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赛博空间中,但是特定类型的数字知识只能被特定的数字系统(程序)直接使用,而不能被其它类型的数字系统充分利用,数字知识呈现相对"隐性"特征,深刻影响了数字知识的共享利用。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管理学和信息科学领域等隐性知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赛博空间隐性知识概念,从数字化的角度扩展了隐性知识的内涵,以知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机器学习、用户模型、企业应用集成、网格等方面,分析了赛博空间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并就传统隐性知识和赛博空间隐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以及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从厂商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信息外溢的视角,以创新信息的外溢度作为模型的内生变量,以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作为厂商污染治理技术投资的动力,并应用两阶段动态博弈方法,分析了寡头垄断厂商在不合作和合作进行污染治理的技术创新情况下的最优创新投入以及最优产出和最大利润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厂商的最优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合作时,厂商的最优治污技术投资更多,而且投资效率更高,产量也更高,同时能获得更多长期利润。  相似文献   
6.
异常点识别是统计诊断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均值漂移模型和似然比检验,研究了具有Rao简单结构的多元t-模型的异常点识别问题,给出了判别异常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IT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了IT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及原因,探讨了加强IT项目风险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类型订单加工切换时机器需要准备时间的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单机订单接受与加工调度优化决策问题,旨在最大化企业净收益。鉴于研究问题的强NP难属性,设计了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理论的启发式算法。首先,该算法通过加入相邻订单相异性约束以提高松弛解质量;其次,应用动态规划递推公式求解拉格朗日松弛问题;最后,利用问题的优化性质并基于贪婪规则构造原问题可行解。不同规模问题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合理计算时间内得到满意的近优解。  相似文献   
9.
考虑碳捕获与碳封存过程中知识积累的影响,扩展Bertinelli等的跨界污染控制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两个对称国家在开环战略、马尔科夫纳什均衡战略以及合作3种博弈战略下的碳捕获与碳封存博弈行为及博弈结果。研究发现,在合作战略下博弈参与国捕获与封存的二氧化碳数量最多,马尔科夫纳什均衡战略次之,开环战略下捕获与封存的二氧化碳数量最少。此外,知识积累对跨界污染治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碳捕获与碳封存的成本降低,尤其是知识积累效率的提高,促使博弈参与国进行更多的碳捕获与碳封存。  相似文献   
10.
传感器节点监测数据缺失会影响核电站外围环境辐射监测的有效性,需要对缺失数据进行准确估计.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监测数据缺失值估计算法,对传感器节点缺失监测数据进行估计.用实际监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用均方误差和相关系数评价实验结果.并与现有的基于神经网络的估计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