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矿山开采存在不明废弃老窑及采空区、老窑采空区资料不详、边界和积水情况不明等问题,矿山生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本文以湖南冷水江某金属矿山老窑采空区探测为例,采用高密度电法实施了4条物探测量剖面,经数据反演处理解译,共推断出8个采空区异常,其视电阻率特征均为高阻异常,显示其均为非充水采空区,根据已有矿体产出形态,推测采空区体积共约2 484 m3,基本确定了采空区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软硬互层岩石中,地质灾害极易发生。本文以S215公路K3+172~K3+252段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滑坡的空间形态、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采用极限平衡法,选择折线型滑动模型,在两种不同工况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最后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滑坡在天然工况I条件下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Ⅱ条件下为不稳定状态。提出了多级抗滑桩工程、截排水工程、坡腰平台复绿工程、道路路面修复工程和监测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程,为该滑坡的后期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东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现状,以东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和ICP-MS测定法分析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赋存形态特征,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Cd、Pb、Cr含量超过湖南潮土其背景值。Cr变异系数50%,空间分布差异大。2)Cu、Pb、Zn和Cr以残渣态为主,Cd以弱酸可提取态为主,有效态占比较高,毒性较大,其他元素稳定性较强,毒性较低,对湖区环境影响较小。3)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PbZnCrCu,Cd表现为严重污染,生态风险较高。研究区内RI均值为590,属于强生态风险,Cd为主要贡献因子。RSP值大小顺序为:CdPbZnCuCr,Cd RSP值最高,表现为重度污染,Cu和Zn表现为轻度污染,Zn和Cr表现为无污染。  相似文献   
4.
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各类重金属在联合作用情况下对水生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并讨论了联合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了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的敏感性影响,介绍了联合毒性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总结了包括蚤类、鱼类等常见水生生物的收集与培养、联合毒性实验的具体步骤与结果讨论,对联合毒性的两种基本模型原理与预测结果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水...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地质灾害多发,且多为与斜坡稳定性相关的崩滑流。湖南省某黏土滑坡自2016年2月初发生局部滑动与垮塌等现象,后续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该滑坡特征和变形破坏成因,得出如下结论:边坡的初始变形破坏的形成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因素、岩性因素、持续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及极端气候下的冻融作用等;夏季暴雨期间变形加剧主要与强降雨有关;采用截排水工程、削方减载工程、坡脚挡土墙工程和监测工程相结合对该滑坡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影响土壤毒性的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列举陆生与水生生物评价方法(植物法、动物法和发光细菌法等),陆生生物评价方法成熟、操作简单;水生生物评价方法测试时间短、成本较低。生物评价可科学判定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为理化评价重要补充。需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矿区土壤环境进行科学、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被人重视,生物监测方法得到广泛关注,介形类因具有可反映环境污染且分布广泛等特点被应用于环境监测与评价。本研究详细总结介形类的3种常见毒性实验具体步骤及适用对象:介形类经典急性毒性实验通常用于水体环境安全监测;6 d免培养/免维护直接接触实验用于土壤、沉积物等固体介质毒性研究;14 d慢性毒性实验较多用于道路粉尘毒性安全评估。系统分析国内外利用该生物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介形类死亡率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明确其对毒物具有较强敏感性,可作为一种良好环境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电液刚性伺服控制试验系统对含预制锯齿状结构面类岩石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包括4级不同的加载速率,定量地分析了加载速率对峰值强度及加载速率对应变等物理力学性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加载速率下,含预制锯齿状结构面类岩石试件的峰值强度与加载速率呈非线性正相关,峰值强度以及对应的应变值与加载速率呈非线性负相关,破坏形式为沿结构面滑动剪切啃断式破坏,锯齿啃断面积基本随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塌陷是工程建设中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主要由地下空洞引起,常见于岩溶塌陷,但由于岩体风化程度不均,界面复杂,局部也可能存在塌陷隐患。本工作区在人工挖孔桩静载实验中突发桩体塌陷现象,为快速排查桩体基底情况,查明工区塌陷隐患,采用了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沿桩体附近共实施了11条测线,经反演解释,结合已有钻孔资料,查明了基底岩土界面的起伏形态,共发现3条可能塌陷异常带,并与钻探验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选择黔中地区一条白云岩发育的土壤剖面(平坝剖面),通过对基岩酸不溶物提取,并结合重金属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和质量平衡计算,初步讨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机制及其环境影响。1)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无论重金属是否强烈亏损,在其发育的土壤剖面中均明显富集,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基岩中碳酸盐充分溶解导致酸不溶残余物体积的巨大缩小变化,进而使赋存期间的重金属显著残余富集;2)由基岩酸不溶物累积发育而成的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进一步带入/带出引起质量比上的增加/减少,具有一般土壤剖面的演化特征;3)贫重金属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中,大多数重金属质量比大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