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1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以美国奥本大学和我国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课程多样化、课程组织、教学模式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系统地总结了美国高校教学的特色与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课程体系,推行小班制讨论课,提倡思维训练为主的精品课堂,提高考核难度和改进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建议,以推进我国地理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三明市粮食产量的灰色动态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了福建省三明市粮食总产量的灰色动态模式,并对该地2001-2005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模型采用一种特殊措施以改善原始数据的光滑度,并以一套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动态预测模型群来逐渐逼近预测年份,极大地提高了模拟精度。图2,表1,参4。  相似文献   
3.
利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图和地形图等,在GIS软件支持下提取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组分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中,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景观是该区的3个主要景观类型;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斑块数的分布不均衡;各景观组分面积与周长的分布相似,而斑块数的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植被景观斑块总体特征分析表明,农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而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与暖性针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武夷山市红壤是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环境影响下,经过明显的富铝化过程和旺盛的生物循环过程而发育形成的.并针对红壤瘦、酸、粘特性,生产力水平不高及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的潜在威胁性等三个问题,提出通过健全、完善红壤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水土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增加投入、培肥土壤、提高产出及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以实现对红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阐明了流星雨的成因并介绍了流星雨的观测方法和实践,以及它的研究意义,对天文教育与科普工作者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景观学的研究方法,以GIS技术为支撑,分析了闽南长泰地区耕地、林地(包括果因)、草地、水域、城镇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土地等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了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化指数、分离度、分维数等景观指数,显示出该区域多样性程度不高,景观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单元为主,整体优势度较大,均匀度较低及“南耕北林”的空间景观格局特征,并指出了影响景观格局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特征和人类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农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发育受到地势地貌、母岩母质、气候、植被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武夷山土壤分异显著,成土过程以红壤化作用为主,土壤类型多种多样.以林地土壤为主,耕地质量不高.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必须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精耕细作,增加覆被度,改善土壤,控制林木的采代量和草壤的载蓄量,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地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虚拟现实引入虚拟地理环境概念,介绍了虚拟地理环境具有的特征和虚拟地理环境在高校地理学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论述了当前虚拟地理环境在高校地理学中的主要应用以及对地理教学与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福建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福建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体水平的分析,运用总体水平指数K以及区域RHL比值法,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得出区域之间特别是闽东南地区与闽西北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的结论,并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TM遥感影像的福州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对2003年的TM遥感影像图进行目视判读,得到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应用FRAGSTATS软件计算福州市各景观格局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类型以林地为主,建设用地次之,最小的为未利用地.从景观尺度上看,多样性指数较高,各种景观类型分布比较均匀;从景观类型尺度上看,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中等,但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分离度指数比较高,表明福州市2003年间各景观类型在研究区内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