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系统科学   88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0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电力负荷曲线特性的基础上,将日负荷分成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并着重考虑温度对负荷曲线特性的影响,将BP算法和模拟退火(SA)算法相结合,对某电网的日负荷数据进行实际计算,发现考虑预测日类型和温度等因素后,负荷预测精度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2.
探讨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根际非根际土壤性状差异以及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根际比非根际土壤的pH值低1.6%,而土壤电导率高19.3%,根际土壤多糖、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分别比非根际土壤高9%、12.5%、8.3%、24.4%、12.5%、7.7%;土壤微生物的差异更为明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别高12倍、3.1倍和9倍,同时,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比非根际土壤强,其中土壤脱氢酶、蛋白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高37.1%、36.5%、70.6%、35.7%.水稻幼苗盆栽试验表明,在不同施肥条件下,根际土壤栽培的水稻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根长、根数、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非根际土壤.可见,黑麦草的根际效应对于改良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后作水稻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3.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广东引进斜带石斑鱼受精卵1.5kg(约2.2×106粒),孵出仔鱼约1.8×106尾,在水温25.0~28.8℃、盐度25.6~28.4、溶解氧5.7~7.3mg/L的条件下,使用海水小球藻、牡蛎受精卵和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不同规格的微颗粒配合饲料和鱼糜进行饲喂,经72 d培育出平均全长44.1mm的幼鱼约3.05×104尾,育苗成活率达1.7%.  相似文献   
64.
通电加热制作大米粉凝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大米凝胶为研究对象,以正交法为实验设计方案,以物料比、食盐用量、电压、加热时间为指标,研究了通电加热制作大米凝胶过程中的物料比、食盐用量、电压、加热时间与大米凝胶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米凝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3.5,食盐质量分数0.4%,电压100 V,加热时间为15 min.为推动通电加热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提出了一种结构强度大、冷流体流道独立密封的孔芯式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孔芯直径和孔芯数量两个主要结构参数对熔体冷却均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得到了一定工艺条件下的最优结构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孔芯数量相比孔芯直径对结构冷却均化性能的影响更加显著;适当减小孔芯直径、增大孔芯数量有助于减小孔芯结构的压力损失,提高孔芯结构的冷却均化性能;在固定外形尺寸且10 kg/h产量的工艺条件下,最优化结构参数值为孔芯直径6 mm,孔芯数量12。  相似文献   
66.
将不同配比的高黏度聚丙烯与低黏度聚丙烯共混制备高低黏度树脂混配基体,旋转流变测试结果显示低黏度聚丙烯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共混体系的黏度。以高低黏度聚丙烯共混物为热塑树脂基体,采用熔融浸渍方法制备连续玻纤增强聚丙烯热塑预浸带。研究发现随着低黏度聚丙烯含量的增加,热塑树脂基体的加工性能明显提高,预浸带制品的孔隙率及纤维断裂率逐渐降低。将各组预浸带模压成型后进行力学测试,结果显示低黏度聚丙烯的加入使层压板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均出现小幅度下降,而对冲击强度基本无影响。结合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低黏度聚丙烯质量分数10%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7.
橡胶垫浮置板轨道变形控制及减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轨道结构减振效果的优化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变形限值条件.以橡胶垫浮置板轨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对轨道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考虑钢轨的变形限值,提出了减振性能最优的板下胶垫刚度.利用建立的地铁车辆-橡胶垫浮置板轨道-基础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计算了该胶垫刚度下的轨道、基础动力响应,对其减振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橡胶垫浮置板轨道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按照钢轨变形限值4mm控制,轨道固有频率为18.7Hz.在1~80Hz频率范围内,浮置板轨道的综合减振效果为10.4dB.研究成果可用于实际工程,为类似减振轨道结构的选型和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8.
基于具有高黏度比的聚酰胺66/聚苯醚共混体系,研究了倒三角排列的三螺杆挤出机(TTSE)的工艺参数对共混物混合效果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并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螺杆转速、产量和分散相占比对共混效果均有一定影响,通过工艺优化能够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通过对比相同工艺下三、双螺杆挤(TSE)出机的共混效果,证明了拉伸流场对于共混效果和材料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现状,阐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期刊的影响,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纸质中文期刊的订购原则。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multi-objective coalition formation for task allocation. In disaster rescue, due to the dynamics of environments, heterogeneity and complexity of tasks as well as limited available agents, it is hard for the single-objective and single (task)-to-single (agent) task allocation approaches to handle task allocation in such circumstances. To this end, two multi-objective coalition formation for task allocation models are proposed for disaster rescues in this paper. First, through coalition formation, the proposed models enable agents to cooperatively perform complex tasks that cannot be completed by single agent. In addition, through adjusting the weights of multiple task allocation objectives, the proposed models can employ the linear programming to generate more adaptive task allocation plans, which can satisfy different task allocation requirements in disaster rescue. Finally, through employing the multi-stage task allocation mechanism of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the proposed models can handle the dynamics of tasks and agents in disaster environm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s have good performance on coalition formation for task allocation in disaster environments, which can generate suitable task allocation plans according to various objectives of task allo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