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提高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了适合于实验教学的具体化和可操作的植物细胞培养方案.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和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可作为植物细胞培养的理想实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2,4-二氯苯氧乙酸2 mg/L+6-苄氨基腺嘌呤0.4 mg/L.  相似文献   
62.
应用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分析 ,探讨了制备羟丙基木薯淀粉的反应影响因素 ,确定了一组优化实验条件 :环氧丙烷质量分数 14 %,氢氧化钠质量分数 1.0 %,反应时间 11h,反应温度5 0℃ .  相似文献   
63.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化学工业等方面的换热设备。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结合UDF(user defined function)程序对水平管外降膜蒸发过程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深入研究了光管和强化管针对不同管间距、喷淋密度、蒸发温度和管径对液膜厚度以及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强化管的平均传热系数要明显高于光管,可见基于仿生学原理优化换热表面结构能有效提高水平管外降膜蒸发的换热效率。光管和强化管的平均传热系数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都呈上升趋势,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减少的趋势。光管和强化管的平均换热系数随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换热管的平均传热系数随着蒸发温度升高而升高,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
张岩  吴丹  徐海洋  徐淋香 《广西科学》2021,28(6):599-606
为提高海洋细菌THN1产右旋糖酐酶的能力,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菌株THN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探究菌株THN1右旋糖酐酶的酶学性质。优化结果表明,菌株THN1的最佳产酶条件为麸皮5 g/L、胰蛋白胨20 g/L、NaCl 10 g/L、右旋糖酐T20 5 g/L,陈海水配置,pH值为8.2,30℃培养24 h。在此条件下,菌株THN1的发酵液酶活力达到3.71 U/mL,是优化前(初始酶活力为0.12 U/mL)的31倍。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右旋糖酐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30℃条件下放置5 h酶活力基本保持稳定;最适反应pH值为7.5,在pH值为5.0-9.0的条件下相对酶活力能保持50%以上。本研究成果可为缩短右旋糖酐酶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提供数据支撑,并认为菌株THN1右旋糖酐酶在口腔护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18-19日山东潍坊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副高和贝加尔湖阻高的强大稳定,西风槽不断引导弱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移动,与沿台风北上的暖湿气流交汇,使位于副高西侧的潍坊地区发生强降水.此次强降水过程出现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上升运动区中,辐合层比较深厚.925hPa层是一关键层,不但提供充沛的水汽,而且该层较强的水汽辐合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正涡度中心区集中的时段,与强降水最集中时段相对应.大暴雨出现在相当位温陡峭密集区内的略偏北一侧.此次强降水是在对流层低层强对流不稳定(MPV1<0)的条件下发生的.降水落区与低层正MPV2分布相一致,低层MPV2的分布对暴雨落区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6.
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资料,针对马岭油田下侏罗统延9油层组辫状河储层纵横向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通过确定层序格架内储层及渗流屏障空间分布,优选参数将储层划分为E、G、M、P共4类流动单元,结合测井交会分析、岩相相序解剖及沉积过程分析结果,对层序格架内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短期旋回中,储层颗粒的分选、粒度中值及杂基含量制约着延9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与渗流能力,使不同类型岩石相中沉积组构的差异特征控制着该级次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各类沉积微相内不同岩相的垂向组合影响着该级次流动单元的垂向差异分布;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与短期旋回内流动单元区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心滩、辫状河道沉积为E、G类优质流动单元分布优势区;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控制相序和相组合的变化,使不同基准面位置处同类沉积微相呈现不同的砂体叠置样式及规模,进而影响着各类流动单元相对比例的层间差异。  相似文献   
67.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Pb(Zr0.52Ti0.48)O3压电陶瓷,研究了过量PbO对PZT陶瓷相成分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对陶瓷的相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断面形貌进行表征,并用能谱仪对微观区域的陶瓷成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PbO缺乏时,陶瓷上表面易出现由PbZrO3分解产生的ZrO2,下表面易出现PbTi3O7和焦绿石相.当PbO过量时,陶瓷微观区域的成分会发生波动,成分的一致性也将受到破坏.此外,过量PbO还将使PZT相结构发生向富钛方向的移动.采用先进的陶瓷制备工艺有助于克服成分波动和相结构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68.
任林翔 《山西科技》2000,(6):36-36,46
文章分析了如何改革企业管理培训机制,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9.
城市热岛效应的灰色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到城市热岛效应的评价与预测中,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西安城市热岛效应的因子群进行了贡献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为热释放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气象因子.系统云灰色模型(SCGM)的拟合和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日益加重的趋势,也体现了SCGM在多因子关联系统预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0.
本文用能量变分法和多重尺度法研究了扁薄锥壳轴对称非线性自由振动问题,求得了一般问题的三次近似解析解,并给出了非线性固有频率与振幅的特征关系式。文中通过变分方程和假定振型把原问题化为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结合特征向量的正交性利用多重尺度法求解了该问题。通过算例将三次近似解析斛与前人所得的有关结果作了比较,可以看出本文的方法是正确的。本文的方法不但具有较广的适用性,且所得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