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96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Ratcliffe JM  Nydam ML 《Nature》2008,455(7209):96-99
Aposematism is an anti-predator defence, dependent on a predator's ability to associate unprofitable prey with a prey-borne signal. Multimodal signals should vary in efficacy according to the sensory systems of different predators; however, until now, the impact of multiple predator classe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se signals had not been investigated. Here, using a community-level molecular phylogeny to generate phylogenetically independent contrasts, we show that warning signals of tiger moths vary according to the seasonal and daily activity patterns of birds and bats-predators with divergent sensory capacities. Many tiger moths advertise chemical defence using conspicuous colouration and/or ultrasonic clicks. During spring, when birds are active and bats less so, we found that tiger moths did not produce ultrasonic clicks. Throughout both spring and summer, tiger moths most active during the day were visually conspicuous. Those species emerging later in the season produced ultrasonic clicks; those that were most nocturnal were visually cryptic.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lective pressures from multiple predator classes have distinct roles in the evolution of multimodal warning displays now effective against a single predator class. We also suggest that the evolution of acoustic warning signals may lack the 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origination of conspicuous colouration.  相似文献   
42.
高等农业院校基础力学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基础力学实验是工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和力学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了基础力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优化措施。通过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有利于优化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3.
大数据时代,海量资源给用户快速从浩瀚的资源中获取所需信息带来了难题,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案例推理技术在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的应用还很少,因此,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数据源建设方案。分析了数据源的组成,建成了包括用户案例库和知识库的个性化推荐系统数据源,为案例推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数据源建设对系统推荐结果个性化程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DS 9701菌株的紫外诱变及PHB解聚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青霉(Penicillium.sp)DS 97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分生孢子,采用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获得一突变株,编号DS 9701-M 09.该突变株的PHB解聚酶活力是原始菌株的2.3倍,经传代培养,该菌株的PHB解聚酶高产特性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45.
描述了多智能体系统中agent的逻辑语法和语义,定义了agent的主要属性,并建立了基于L规范的系统模型M.以特种机器人系统装配作业为例,对系统构成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给出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MAS理论在多agent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且这种分布式控制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使用多agent系统进行系统建模和解决多机器人协作问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为了提高移动环境中缓存数据的效率,在分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数据广播的缓存一致性维护.将数据的访问形式分为共享和独占两种,根据数据访问形式以及数据的更新频率,采用定时、计数以及数据状态等三种方法,动态地调整服务器广播更新数据的频率和内容.通过数据库中事务的可串行化操作,对该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理论证明,并通过具体的系统验证了其效率.该方法可以在各种无线网络环境中应用,为无线应用提供数据缓存.  相似文献   
47.
以普通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片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带隙宽度为2.22 eV.  相似文献   
48.
采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1994、2000、2006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了1994—2000年、2000—2006年不同海拔梯度(≤400m、400—800m、800—1200m和≥1200m)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400m以下区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的区域,1994—2000年,高海拔地区(400m以上区域)的耕地(旱地和水田)大量转化为林草地,而400m以下区域地势相对平坦的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大量转化为耕地;2000—2006年,耕地(旱地和水田)大量转化为草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各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呈现波动特征,但就两个时段相同海拔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速率看,各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均是一个不断减小的过程,1994年以来全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经历了一个不断降低的过程.通过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不同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有助于理解后备资源短缺和快速城市化条件下的土地资源压力,对制定该区域合适的土地管理时空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标运动参数未知给移动目标优化搜索问题带来不确定性,制约了优化搜索计划的制定、降低了侦察监视资源的使用效益.为了降低目标运动引入的不确定性影响和辅助目标优化搜索计划的制定,针对大地坐标系下目标运动预测问题,首先在平面笛卡尔坐标系下对目标的运动进行分析,推导出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目标转移概率密度函数;然后在三维笛卡尔坐标系内进行扩展,得到地球表面上目标运动转移概率的数学描述;接下来借助坐标转换原理和曲面积分方法,提出了大地坐标系下基于高斯分布的目标转移概率计算方法;最后针对卫星对地移动目标搜索中的目标运动预测问题,采用高可信的卫星轨道数据建立了仿真场景进行验证.仿真统计结果显示:文章提出的目标运动预测方法是有效的,在移动目标优化搜索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能够降低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搜索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0.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为原料,SiO2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条件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SiO2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是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羟基苯甲酸的转化率为98.6%,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对羟基苯甲酸的转化率仍可达9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