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建立了一种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订货后到货时间为随机变量的允许缺货单商品存贮模型,给出最佳订货点满足的积分方程,并通过例子说明可借助Matlab来求解该模型。然后推广到多种商品情形,最后讨论了商品销售速率随机情况下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相似文献   
92.
The aspergilli comprise a diverse group of filamentous fungi spanning over 200 m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 Here we report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model organism Aspergillus nidulans,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Aspergillus fumigatus, a serious human pathogen, and Aspergillus oryza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ake, miso and soy sauce. Our analysis of genome structure provided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forces driving long-term eukaryotic genome evolution. It also led to an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model of mating-type locus evolution, 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for sexual reproduction in A. fumigatus and A. oryzae. Our analysis of sequence conservation revealed over 5,000 non-coding regions actively conserved across all three species. Within these regions, we identified potential functional elements including a previously uncharacterized TPP riboswitch and motifs suggesting regulation in filamentous fungi by Puf family genes. We further obtained comparative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indicating widespread 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by 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s. These results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widely studied fungi as well as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eukaryotic genome evolution and gene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93.
Zusammenfassung Biologische Methode zur Bestimmung von Choriogonadotrophin (HCG) im Harn, welche auf Gewichtszunahme von Samenblasen juveniler Mäuse basiert.  相似文献   
94.
Adsorption of Hageman factor (Factor XII) on collage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5.
2013年5月、9月和10月,在秦皇岛东山浴场海滩对小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对其平均丰度、各潮带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优势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695.26 ind/10 cm~2,5月份最低为428.58 ind/10 cm~2,9月份为504.99 ind/10 cm~2,10月份最高达到1 152.20 ind/10 cm~2;低潮带平均丰度为261.68 ind/10 cm~2,中潮带为318.54 ind/10 cm~2,高潮带为115.04 ind/10 cm~2;主要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为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枝角类、涡虫类和端足类等,其中,海洋线虫为第一绝对优势类群,平均占93.01%,多毛类和涡虫类分别为第二、三优势类群,平均分别占3.28%和2.81%;小型底栖动物垂直分布由表层向底层呈减少的趋势。此外,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丰度比为695.69,大于100,初步判断为有污染。  相似文献   
96.
黏小管成形术是治疗青光眼较为安全有效的新型手术方式,医生通过向患者施莱姆氏管中递送缝合线一周并张紧的方法,使患者小梁网和施莱姆氏管处于扩张状态,恢复房水自然流出通路从而降低眼内压。然而,缝合线张紧力是组织扩张的直接因素,过大会导致组织损伤,医生往往通过经验或出血进行扩张程度判断。为了研究缝合线上张紧力与组织扩张的关系,本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包含巩膜、施莱姆氏管、小梁网和缝合线的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了黏小管成形术的仿真分析,并开展了猪眼球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施莱姆氏管和小梁网由松弛变形至术后扩张状态的过程中,扩张宽度随着缝合线拉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仿真中拉力为43.5-57.3 mN时,扩张宽度为300-390 μm;实验中拉力在34.1-66.6 mN范围时,扩张宽度为297.8-404.6 μm,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呈现相同趋势。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实时预测术中施莱姆氏管和小梁网的扩张程度,辅助医生进行决策,提升手术精准性。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动态风载作用下不同覆冰状态下输电导线的动力响应,利用谐波叠加法模拟多点相关的脉动风速时程曲线,得到不同覆冰形式下的风荷载,建立导线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覆冰状态下输电导线各特征参数和风速的相关性,并对导线振动特性以及动张力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随机风作用下,不均匀覆冰对风速的相关性最强;相同风速下,覆冰厚度和覆冰形式对导线振动特性影响不大;均匀覆冰时,导线张力峰值在15 mm覆冰时达到最大,张力峰值为69 180.4 N;不均匀覆冰状态下,中央重覆冰对导线张力的影响强于两侧重覆冰。  相似文献   
98.
基于LDPC码的盲视频水印算法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视频水印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相似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LDPC码的盲视频水印算法。水印信息经随机置换与LDPC编码,对经过二次整数变换之后的直流分量进行修改实现水印的嵌入。为了兼顾水印的不可见性与鲁棒性的要求,根据水印长度和变换之后系数的大小自适应地选择嵌入水印的组及系数的改变强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保证很好的视频质量,视频帧的PSNR值高于50 dB,并实现了水印的盲提取。对于常见的视频攻击有较强的鲁棒性,在码率高于汉明界推导出的下限的情况下,算法鲁棒性随着码率的减小而增强。  相似文献   
99.
合成了高氯酸镝铕(Ⅲ)二苯亚砜Dy1-xEux(DPSO)η(DPSO)η(ClO4)3(x=1.000 ̄0.000)一系列固体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发现镝(Ⅲ)和铕(Ⅲ)的姚有猝灭作用,铕(Ⅲ)对镝(Ⅲ)的发光也有猝灭作用,同时研究了Dy^3+、Eu^3+相互猝灭的浓度范围,并根据实验结果了配体S1能级以及Dy^3+的有关能级  相似文献   
100.
用户行为感知是进行网络管理、安全检测以及应用趋势分析的基础.针对基于流量统计特征检测方法具有计算复杂度高和"概念漂移"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复杂网络图的用户行为感知机制算法(UBP-CN).算法将用户标识{IP,Port}和用户交互分别抽象为一个点和一条边,构建了用户复杂网络图;应用社团挖掘算法将复杂网络图划分为互不相交的行为子簇,使得用户之间的通信抽象为一种"社会团体";通过定义基于相对熵的"用户行为模式"(UBM),表征了各个子簇背后表现出的行为特性,并使用"UBM+Port"对各个子簇进行标签映射,实现了用户行为的有效感知.仿真结果表明:在不牺牲用户行为分类准确率的前提下,算法不仅能克服"概念漂移"问题,还能有效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