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裂缝实际调查和影响因素数值分析,研究基于可靠度的CRCP配筋率设计方法.通过实际调查CRCP路面裂缝间距与宽度分布情况,认为裂缝间距的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裂缝宽度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分析了钢筋直径、配筋率、混凝土极限拉应力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应力对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通过CRCP路面失效概率分析,认为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的可靠度主要与设计裂缝间距及参数的变异水平有关.给出了CRCP的横向裂缝最佳间距值,得出基于可靠度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率设计法.  相似文献   
82.
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毛体积密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毛体积密度的测定方法一直在道路工作地得中间存在争议,本文首先通过公式推导,在2种毛体积密度测量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剖析,之后有针对性的对常见的矿料级配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级配试件表干法比蜡封法更趋准确,但试件应充分浸水;对于开级配试件,蜡封法结果比表干法更为准确,但要保证水不会由于蜡的脱落而进入试件,同时温度不宜过高;对于表面坑洞较多的试件,加滑石粉可以替代试件的开口空隙而使结果更加准确,故对沥青碎石试件最好强制添加滑石粉,而且计算公式应参考本文推荐公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3.
对TPS、路孚8000和Sasob it三种新型沥青添加剂的改性效果进行了系统测试和分析,考虑到常规试验和评价指标在评价改性沥青性能时存在的不足,本文利用沥青稠度测试仪和测力延度仪,并引入能表征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的稠度指标、反映沥青低温性能的测力延度以及评判温度敏感性能的稠度—温度指数等新的评价指标,评价了添加剂对沥青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新指标能很好的评价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和温度敏感性能,路孚8000对沥青各项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4.
针对电磁涡流感应在实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快速内部加热时内部多场问题尚缺少系统理论研究的情况,对航空碳纤维复材板进行了电-磁-热多场联合仿真与分析。首先,从CFRP的物理属性出发,分析其涡流热产生的物理原理;其次,设计不同叠层数目碳纤维复合材料,根据碳纤维复合板材电磁涡流形成规律,分析线圈输入功率/电压以及复材叠层数目对涡流热效应的影响;再次,使用电-磁-热联合多场有限元模型对感应加热过程中电磁涡流场和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涡流效应中碳纤维板可以产生呈闭环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碳纤维复材板上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状态;在25 V的固定输入电压下,单层碳纤维板的热升温效应最明显,稳定温度约为141.4 ℃;随着输入功率/电压提升,双层碳纤维复合板材涡流热效应随之增大,达到热稳定所需时间也同步增加。通过电-磁-热联合多场有限元模型和验证实验,研究感应加热过程中电磁涡流场和温度的分布规律,对推动电磁涡流热效应在航空碳纤维复材感应焊接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层间接触状态对受损路面结构层底损伤度、结构层底水平正应力、路表弯沉以及对路面结构层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面层与基层层间摩擦因数的逐步增大,基层层底损伤度逐步增加,底基层层底损伤度逐步减小,且两者逐渐接近;基层层底水平拉应力逐渐减小,底基层逐渐增大;路表弯沉逐渐减小;基层疲劳寿命减小,底基层疲劳寿命增加,且两者逐渐接近。总体来说,良好的层间接触状态能使各结构层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增强结构整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6.
沥青混合料三维离散元虚拟单轴蠕变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沥青混合料不连续特征的角度研究其永久变形行为,采用离散元方法进行了沥青混合料三维离散元虚拟单轴蠕变试验,生成了包含粗集料、沥青砂浆及空隙的沥青混合料三维离散元虚拟试件,对虚拟试件微观组成成分之间的接触赋予了相应的微观接触模型,并采用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的方法对粘弹性离散元模型的计算效率进行了优化,最后将三维虚拟试验结果与二维虚拟试验及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时温等效原理能够大大减少粘弹性离散元模型的计算时间;三维虚拟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差无几,二维虚拟试验结果大于三维虚拟试验及室内试验结果,且随着荷载的增大差异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7.
通过建立和求解定解问题,对粘弹性土层中端承桩与土的耦合振动问题进行了解析理论研究.求解中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在严格考虑桩土纵向耦合振动条件下的、在任意激振力作用下的端承桩桩顶频域及时域响应进行了解析求解.推导求得了桩顶位移、速度频域响应、桩顶复阻抗的解析表达和桩顶时域响应半解析表达,并通过土层参数影响分析,探讨了桩顶复阻抗的变化特性,并得到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88.
通过室内环道试验,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疲劳衰减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底基层为半刚性路面的临界荷位与半刚性材料的应变疲劳规律取决于其应变状态,通过实测应变与理论应变的对比分析,认为各层应变值与用抗压回模量的计算应变值较吻合,建议在弯沉和弯拉应力(应变)验算时统一采用抗压回弹模量。  相似文献   
89.
高等级沥青路面基层底裂缝扩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断裂力学理论基础上,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20结点等参元有限元模型,对路面基层裂缝进行数值计算.并采用P-M准则和Paris公式预测了基层裂缝扩展寿命,分析探讨了应力强度因子K1和K2在基层裂缝扩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路面结构参数对基层疲劳寿命的影响.计算结果真实反映路面结构的现象和规律,可为高等级公路抗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击剑的反攻战术属于一种积极防御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对手的进攻,是诸多重剑运动员直接得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重剑比赛的现场观察和临场统计,分析了反攻战术在女子重剑比赛中运用的情况,旨在为重剑技战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