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7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77篇
系统科学   269篇
丛书文集   153篇
教育与普及   2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2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527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广西扶绥黑叶猴食物水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并测定了黑叶猴食物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食物中的月平均水分含量在61.1%~76.4%之间,各个月份间食物的平均水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χ2=22.00,df=11,p=0.0240.05).在不同的食物部位中,花、嫩叶、果实、成熟叶的月平均水分含量分别为74.32%、70.69%、62.46%、60.73%.不同生活型的食物平均水分含量不同,其中乔木的水分含量最高(71.43%),其次为藤本植物(68.55%),灌木(67.37%),最低为草本植物(63.03%).黑叶猴取食植物含水分较多的嫩叶部分作为主要的食物,但检验发现黑叶猴全年对食物种类的取食时间与该种类的平均水分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食物的水分含量不是影响黑叶猴选择食物种类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82.
基于频域分析的联指图前后背景分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又精确地分离四联指图的前景和背景区域,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分析的联指图前后背景分离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①基于局部3阶累积量的前后背景粗分离,有效地降低了噪声对方差的影响,并对低对比度区域能够实现有效快速分离;②结合全局信息的局部最佳直方图阈值分割法的二值化增强算法,实现以局部区域为基础的全局二值化;③基于频谱分析和2条判别规则的非指纹区域去除,有效地去除诸如印刷字符之类噪声所在的干扰区域;④基于中心最近邻法则的区域合并,使得那些由于质量较差而被分解为若干个不连通的区域标记为同一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几个步骤是有效的,且具有速度快和精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3.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8龄短枝木麻黄纯林小枝衰老过程中K、Ca和Mg元素的含量及其内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短枝木麻黄成熟小枝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aKMg,而衰老小枝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aMgK.随着小枝的衰老,K和Mg含量下降(Mg在冬季除外),而Ca含量显著上升.K的内吸收率达60%以上,Mg的内吸收率较低(在冬季累积),而Ca在不同季节累积达90%以上.K的内吸收率在夏、秋季要高于冬、春季;Mg的内吸收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而Ca的内吸收率在各个季节并无显著差异.成熟小枝中不同的元素含量与其内吸收率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其中K、Ca含量与其内吸收率不相关;Mg含量与其内吸收率存在显著正相关(r=0.811,p=0.001).小枝衰老过程中较高的K的内吸收率反映了K是木麻黄林生长的关键元素之一,高的K的内吸收率是其重要的营养保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984.
针对小目标物体检测精度差的问题,同时不以牺牲速度为代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注意力的多级特征融合目标检测算法。算法首先由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多尺度的特征图,然后采用多级特征融合的方法,将浅层和深层特征图的语义信息相结合,提高特征图的表达能力,接着引入全局注意力模块,对特征图上下文信息进行建模,并捕获通道之间的依赖关系来选择性地增强重要的通道特征。此外,在多任务损失函数的基础上增加一项额外的惩罚项来平衡正负样本。最后经过分类回归、迭代训练和过滤重复边框得到最终检测模型。对所提算法在PASCAL VOC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升小目标物体检测效果,并较好地平衡了检测精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5.
采用均匀设计(UD)和响应面法(RSM)相结合开展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絮凝处理含有As(Ⅴ)废水的实验.设定了三个影响因子:As(Ⅴ)初始浓度(0.55~5.20 mg/L)、絮凝剂投加量(50~300 mg/L)和废水pH(6.0~9.0),分别进行了三因素四水平实验;应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建立了模型1(PFS,R2=0.990 2)和模型2(PAFC,R2=0.976 6);通过对两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优化的实验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PFS为絮凝剂,As(Ⅴ)去除率在96%以上,残留As(Ⅴ)可小于50 μg/L;以PAFC为絮凝剂,As(Ⅴ)的去除率在95%以上,若As(Ⅴ)初始浓度为1.0 mg/L左右,残留As(Ⅴ)也可低于50 μg/L.在上述条件下废水经过处理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标准(GB/T 19772—2005)的要求.该实验方案能够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建立数学模型,且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优化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86.
针对一类仿射型多变量极值搜索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协同控制实现状态变量之间的协同收敛,并确保对系统内部参数扰动和外界干扰具有不变性;以系统的状态变量、输入量、搜寻变量以及已知模型参数作为输入量,分别设计两个3层神经网络来估计状态变量极值的动态变化过程及未知参数;并采用可调参数消除此神经网络的残余估计误差。详细的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所有误差信号均指数收敛至原点的有界可调邻域内。仿真结果也说明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7.
短波信道的时变特性将严重影响短波通信的传输效率,同时在短波IP(Internet protocol)组网通信中影响更为显著。为此,在短波IP数据传输中给出基于选择重发ARQ (selective repeat automatic repeat-requst,SR-ARQ)的自适应调整速率的短波通信系统。系统选择有效吞吐率作为速率自适应阈值判决标准,得出了一般有效吞吐率表达式,以及不同速率判决的最佳阈值。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与单一速率系统相比较,系统吞吐率有明显提高。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证明在数据分组和IP数据包在排队性能上,系统同样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988.
分析了已有的超综合孔径分辨率表达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更准确的空间分辨率表达式。首先将最小冗余线性阵列应用于超综合孔径天线系统,增加了超综合孔径天线系统的小基线部分,在空间频率覆盖方面表现为扩大了系统对低频部分的覆盖,从而达到抑制旁瓣,改善成像效果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改进的超综合孔径系统的性能相比于原始超综合孔径系统有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天线阵列方面,阵列因子的旁瓣更低,主瓣更窄;二是成像方面,点源成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89.
林火是国际减灾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火灾是对森林健康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之一.阐述了当前林业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的森林火险天气预报预测模型,分析他们的特点,为我国林火预报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0.
黄焕然 《河南科技》2012,(10):4-5,80
<正>在我国,制造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我国工业化的原动力,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看清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正视存在问题,开辟创新发展之路,是缩小与制造业强国之间差距的有效措施。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日本等制造业大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且质量上差距很大。在单位产品(或相同产品)所消耗的人工成本比发达国家高。我国制造业在生产中人工成本及物耗比重大、产品和原材料加工程度低、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是导致我国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