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8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苯酐水解速率实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邻苯二甲酸酐水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线测定了溶液中pH值的变化,根据pH值与溶液浓度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得到苯酐在水解过程中邻苯二甲酸浓度的变化.由水解结束时溶液的平衡浓度与此时溶液的pH值,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邻苯二甲酸的一级电离常数Ka,从而确定了水解反应级数α和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k.得到以下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解速率常数也随之增加.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求得了水解反应的活化能Ea为9.45kJ/mol、指前因子A为2.30.  相似文献   
52.
粘贴预应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片材对土木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修复,可以提高工程效率,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文中从理论分析入手,推导了预应力FRP片材增强钢筋混凝土(RC)梁界面层的剪应力和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预应力作用下FRP片材和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层的应力分布,并通过有限元对碳纤维簿板(CFL)增强RC梁作了数值实验验证,探讨了初始预应力施加量和CFL厚度对界面应力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当CFL两端无锚固、施加初始预应力为CFL抗拉极限强度的20%时,CFL有发生剥离的危险.  相似文献   
53.
通过碳纤维薄板(CFL)增强钢筋混凝土(RC)梁的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得到了构件疲劳寿命曲线及其跨中挠度、抗弯刚度的演化规律;采用增强梁的剩余抗弯刚度来定义损伤变量,建立了描述其损伤、断裂过程的疲劳累积损伤模型,并对CFL增强RC梁的疲劳损伤演化历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疲劳累积损伤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包括混凝土开裂、CFL与混凝土剥离、钢筋屈服等破坏模式在内的CFL增强RC梁的疲劳损伤、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54.
生物陶瓷的多孔结构与其生物活性密切相关.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生物陶瓷的孔壁的显微结构,并采用计算机技术结合分形方法计算了多孔陶瓷内孔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添加微孔造孔剂后,样品的表面分形维数都比未添加的样品大;分形维数数值之间的微小差别与添加的微孔造孔剂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聚酰胺酸相对分子质量对亚胺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笨二甲酸酐为封端剂,控制合成了3种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酰胺酸,利用改进的电位滴定法对经热处理的聚酰胺酸的亚胺化程度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度的增大,聚酰胺酸的特性粘数逐渐增大;聚合度为1的聚酰胺酸的链段运动能力强,反应速率快;聚合度为6的聚酰胺酸反应速率稍大于聚合度为18的聚酰胺酸,但在反应初期较聚合度为18的慢,且它们的剩余聚酰胺酸的质量分数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碳纤维薄板增强钢筋混凝土梁在不同温度载和疲劳试验.下的疲劳性能,分别在20℃和80℃的温度条件下对26根增强梁进行了三点弯曲静结果表明:当疲劳载荷水平为25.0kN,27.5kN和30.0kN时,试件的S-N曲线、疲劳极限、破坏模式、挠度曲线和应变反映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7.
采用热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TPIGF),通过对试样在常温和高温下弯曲性能测试和分析,研究了TPIGF在高温条件下的弯曲强度和模量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在225℃以下时其弯曲强度和模量的保留率都在60%以上,仍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GF的加入可以增加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并显著提高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弯曲性能,而大尺寸填料的作用更加明显.利用Tr-n模型对几种复合材料高温弯曲性能进行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证明此模型对于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是可行的.因为填料与基体较差的结合力,在常温下并没有体现填料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58.
在对4组20根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进行三点弯曲疲劳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增强梁的抗弯刚度、损伤变量、载荷循环次数、载荷等级以及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 得到以下结论:(1)抗弯刚度的衰减曲线包括初始的快速减小阶段、稳定衰减阶段和构件失稳后的快速减小阶段;(2)增强梁正则化抗弯刚度和循环数在稳定衰减阶段有较好的线性关系;(3)线性刚度比介于0.55~0.79之间,平均值为0.67;(4)破坏刚度比介于0.53~0.73之间,平均值0.63;(5)增强梁的平均疲劳寿命随着载荷水平的增大而降低,平均抗弯刚度衰减速率随着载荷水平的增大而增大,平均疲劳寿命随着抗弯刚度平均衰减率的增大而降低;(6)增强梁疲劳破坏时损伤变量D≈0.37。  相似文献   
59.
FRP材料在砼结构的加固工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现行加固规程主要采用静力作用下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没有考虑疲劳荷载作用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在结构的使用中偏于不安全。通过对等幅循环荷载下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三点弯曲疲劳实验,得到CFL增强梁的刚度、挠度、混凝土裂纹扩展以及CFL与混凝土的界面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揭示了在等幅循环荷载下增强梁的疲劳破坏机理;通过对CFL增强RC梁正截面疲劳极限状态的分析,考虑施加的荷载幅值、疲劳破坏模式、FRP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提出了CFL增强RC梁在等幅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正截面抗弯疲劳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0.
纤维薄板厚度对增强RC梁承载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进行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与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的三点弯曲试验,研究粘贴不同厚度的CFL对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发现普通RC梁的破坏以混凝土开裂和主筋屈服为主,CFL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与CFL的粘贴厚度有关,包括CFL拉断失效、CFL与混凝土界面剥离、混凝土压碎3种基本模式及其混合模式,弯曲载荷下的极限承载力随CFL的粘贴厚度而增加,与普通RC梁相比提高了12.6%-3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