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9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6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物联网承载着大量敏感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存储.由于物联网设备资源有限,通信开销大、传输速率慢且需存储敏感信息的安全原语(如公钥算法、数字签名等)不适用于轻量级设备的认证.本文利用硬件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具备的防篡改防克隆特性来生成共享密钥,结合MASK算法、Hash函数等安全原语,为物联网设备提出一种轻量级匿名密钥共享安全认证协议.通过Ban逻辑和形式化工具ProVerif进行安全分析验证,证明该协议能够防御中间人攻击、去同步攻击、假冒攻击、建模攻击等.通过对比其他协议,证明该协议具备计算成本低、通信开销和存储容量小以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适合于资源受限设备的安全通信传输.  相似文献   
72.
针对目前潜水泵体积笨重的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贯流式潜水泵进行全流场仿真模拟. 基于CFturbo软件经验叶轮结构,对潜水泵流场特性进行定常仿真分析. 基于ISIGHT优化平台通过CFturbo和PumpLinx实现叶轮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和仿真过程,针对扬程、效率和轻量化3个优化目标,借助多岛遗传算法进行叶轮结构优化. 优化后结果表明,在额定流量工况下,扬程提升5.1%,水力效率提升2.1%,叶轮直径减小1.9%,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潜水泵性能总体优于优化前的性能. 根据现场测量的实验数据,在额定流量工况下,扬程误差为0.31%,证明优化结果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钢-混结合段的受力特征,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为1∶3的主梁钢-混结合段试验模型(长×宽×高:6.0 m ×1.722 m ×2.0 m),并进行了四点弯曲负弯矩受弯性能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荷载加载工况作用下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情况和传力机理,基于模型试验,采用ABAQUS软件对钢-混结合段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加载和超加载工况下,钢-混结合段各构件应力水平较低,结合段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结合段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钢箱与混凝土之间共同受力性能良好,钢-混结合段钢顶板、底板和UHPC层所承担的弯矩由钢梁过渡段经承压板向钢-混结合段传递过程中逐渐减小,传力流畅.试验模型钢-混结合段主要由承压板承担荷载,荷载分担比例合理.  相似文献   
74.
自由空间光(FSO)通信具有高速率、低成本和强抗干扰能力,但是大气湍流引起的衰落会造成FSO通信系统的性能恶化.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使用RF链路作为并行的通信链路来提升系统性能.可重构智能表面(RIS)具有低损耗、部署简易且无须复杂的编码和解码等优点,能够进一步提高RF链路的接收信噪比.本文提出一种RIS辅助的混合RF-FSO传输系统,以此来改善通信服务质量.基于此混合模型,导出系统中断概率、平均误码率和信道容量的表达式,同时给出蒙特卡罗仿真来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系统的性能相比于传统的混合RF-FSO系统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75.
对地铁隧道结构的传统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具有实时性差、成本高、人员责任心要求高及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利用等缺点,不能很好地对地铁隧道安全保护区进行监测.提出了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监测手段不足的安全保护区信息化监测手段,通过对安全保护区监测内容、信息化监测方法及系统架构的分析,给出了安全保护区信息化监测的技术方案,并在试点工程中验证了其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纤维织物-高延性混凝土(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抗弯性能,本文对1块对比板、1块高延性混凝土(HDC)加固板、1块纤维织物增强水泥砂浆(TRM)加固板及3块TR-HDC加固板进行四点抗弯试验,研究加固层基体是否添加PVA纤维以及纤维织物层数对钢筋混凝土板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抗弯承载力、延性以及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R-HDC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宽度和间距明显减小,裂缝表现出细而密的特点;TR-HDC可以显著提高板的抗弯承载力,开裂、屈服和峰值荷载的最大提升幅度分别为104%、89%和127%;TR-HDC加固层中纤维织物的断裂造成了板延性的降低,因此,实际加固工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纤维织物拉断.基于平截面假定,给出了TR-HDC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抗弯承载力和挠度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A method of synthesizing Ni-based catalysts supported on α-Al2O3-based foams was developed. The foams were impregnated with aqueous solutions of metal chlorides under an air atmosphere using an aerosol route. Separate procedures involved calcination to form oxides and drying to obtain chlorides on the foam surface. The synthesized samples were subsequently reduced with hydrogen. With respect to the Ni/Al2O3 catalysts, the chloride reduction route enabled the formation of a Ni coating without agglomerates or cracks. Further research included catalyst modification by the addition of Pd, Cu, and Fe. The influences of the additives on the degree of reduction and on the low-temperature reduction effectiveness (533 and 633 K)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for the catalysts obtained from oxides and chlorides. Greater degrees of reduction were achieved with chlorides, whereas Pd was the most effective modifier among those investigated. The reduction process was nearly complete at 533 K in the sample that contained 0.1wt% Pd. A lower reduction temperature was utilized, and the calcination step was avoided, which may enhance the economical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s of the developed catalyst produc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78.
通过改变黏结法磁性磨料的制备工艺参数来设计正交试验,制备不同系列规格的磁性磨料,并对其进行形貌和成分检测.以3D打印AlSi10Mg板为加工对象,通过平面磁力研磨试验,揭示磁性磨料制备工艺参数对磁力研磨质量的影响规律.基于回归分析,建立参数与响应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实现参数优化. 结果表明,在SiC粒径为18~25 μm,Fe与SiC的质量比为4.7,环氧树脂与聚酰胺的质量比为2,固化温度为100 ℃的条件下,材料去除率为1.7 mg/min,表面粗糙度由原始的3.90 μm降低至0.27 μm,降低率为93.1%.  相似文献   
79.
制备了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以FXYD6合成多肽作为免疫原,利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建立阳性克隆细胞株;腹水诱导法制备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蛋白A亲合层析法纯化;ELISA测定FXYD6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以所得特异性抗体为一抗,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FXYD6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1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诱导法生产抗人FXYD6单克隆抗体2.86 mg;FXYD6单克隆抗体可以与FXYD6合成多肽特异性结合,抗体效价1:5400;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胰腺癌组织中胞膜呈阳性染色.成功获得FXYD6单克隆抗体可以为进一步研究FXYD6的组织分布、生物学作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0.
对1V和2V两类不同布置形式平单轴光伏支架开展缩尺比为1/6的弹性悬挂节段模型测振风洞试验,研究了倾角(-60°~60°)、阻尼水平和光伏组件之间有无间隙对结构颤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V在-30°~30°倾角下发生明显的扭转颤振,2V在±10°、±20°和±30°时发生明显的扭转颤振;对于两类支架,结构颤振临界无量纲风速随倾角绝对值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最大差值超过3.87倍(1V)和2.45倍(2V),且相同工况下,负倾角颤振性能优于正倾角;建议选择0°作为结构大风保护角度;1V和2V结构颤振性能随阻尼比的增大而提升,但和2V相比1V颤振性能提升对于阻尼比更不敏感;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对结构颤振性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