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5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纳米颗粒碰撞下的单晶硅表面原子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芳莉  雒建斌  温诗铸  王家序 《科学通报》2005,50(13):1417-1421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纳米颗粒与单晶硅(001)表面碰撞后反弹、飞离的现象, 研究了入射角度对颗粒运动轨迹、基体损伤形貌的影响. 随着入射角度的变化, 颗粒反射角度在从钝角到锐角的大范围内变化. 入射角度决定了嵌入到最低点时颗粒与基体的接触部位, 作用于接触部位的基体释放弹性形变能提供了颗粒的反弹能量, 从而形成纳米颗粒的反弹角度敏感依赖于入射角度的现象. 碰撞使基体发生凹陷变形. 与颗粒运动轨迹相对应, 基体凹陷区域形状从较深的勺子形变化到平坦的圆弧形. 部分位于运动颗粒前方的基体原子被推移出, 在凹陷区边缘形成原子堆积.  相似文献   
92.
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技术是一种煤矿绿色开采新技术,能有效控制离层上方的地表沉陷,对保护地表建筑物安全及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离层注浆浆液最优配比,本文选取水固比、固相比、水玻璃掺量和悬浮剂掺量四个浆液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方法探究各因素对浆液的比重、粘度、析水率和结石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固比是控制浆液性质的主控因素。其他影响因素中,固相比对粘度影响较大,水玻璃掺量对析水率、结石率影响较大。单因素实验中,各电厂粉煤灰浆液随水固比减小,浆液析水率减小,结石率增加,粘度增加,即浆液中粉煤灰质量比越大,浆液稳定性、填充效果越好,但扩散半径越小。随着水固比减小,达到某一水固比值后,浆液粘度将显著增大。不同电厂粉煤灰浆液性质不相同,因此在注浆前对拟用粉煤灰进行试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3.
针对灰色模型在中后期沉降预测中的精度问题,提出了单、双权幂函数弱化缓冲算子,并结合变权背景值建立改进的变权缓冲GM(1,1)模型。证明了新算子能提高光滑性、缩小级比偏差,实现对原始沉降数据的预处理。对于模型中的权值采用以还原值与原始值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最后,以高填方机场地表沉降数据预测为例,验证所提改进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新算子能够有效弱化沉降序列受到的冲击扰动影响,结合变权背景值能显著提高灰色模型在中后期沉降预测中的精度。此外,对新算子的权值进行限定后,可得到两种不同的变权弱化缓冲算子。  相似文献   
94.
分析了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周期种群动力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首先,利用Mazur定理及其推论证明了最优解的存在性,然后通过共轭系统和法锥技巧导出了最优解所满足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5.
介绍一种开发数字逻辑电路虚拟实验室的方法,并详细论述所采用的开发语言VRML、建模及交互控制方法.该系统的开发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创新,并可为开发其它课程的虚拟实验室提供通用的模块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6.
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相结合的混合电源可以提高动态响应速度,但是传统的控制方式不能有效抑制输入电压扰动的影响.为了改善混合电源对输入电压干扰的抑制能力,提高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单周控制的混合电源,该控制方式采用单周控制对混合电源中的开关电源进行控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周控制的混合电源能有效抵制输入电源扰动对输出电压的影响,提高混合电源的控制精度,简化电路的复杂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基于单周控制的线性开关混合电源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针对传统银行网点选址方法中存在的人为主观因素较大、数据量支撑不够、考虑因素理想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大数据融合的银行网点选址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数据构造人流量、交通拥堵指数、用户价值、周边竞争网点数和人均收入5个基础特征,并利用协同训练的半监督学习方法扩充训练集。基于基础特征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多个子模型,将子模型的输出概率作为特征,构建基于逻辑回归的集成算法,作为银行网点选址模型,同时提出一种优化银行网点权重的损失函数,以保证模型预测中更佳的银行网点具有更高的权重。通过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相较于传统算法预测评估更为准确,能够很好地解决银行网点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98.
 在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当雄错第四纪晚期叠层石群,其发现对于阐明高原第四纪晚期古环境演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当雄错第四纪晚期发育的3层叠层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14C年龄研究发现:叠层石发育最佳温度20~30℃,当温度低于12~15℃时,蓝藻停止生长。目前,当雄错湖水年均温度为4.8℃,可知当时水温高于现代10℃;这3层叠层石的14C年龄分别与同布林(Bölling)和阿路罗德(Allevöd)两次暖期事件,及10.5 ka~9 kaBP全新世早期转暖期一致,并且叠层石中δ18O均值在-7.23~-6.6之间,δ13C均值在4.75~5.65之间,两者均较高,可知当雄错当时气温较高。该时段3个暖期的发现,对详细建立划分青藏高原第四纪晚期气候-年代学标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
为了确定闽楠苗木的适宜施磷量,测定了8个水平施磷(0、7.5、15、22.5、30、40、60、90 mg/株)处理下闽楠苗木的生长特性和叶片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磷素供应水平的升高,闽楠苗高和总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而地径呈增长—稳定—降低的趋势,拐点磷素供应量为22.5 mg/株;(2)随着磷素供应量的增加,闽楠苗木叶片氮和磷含量呈升高趋势,而钾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当供磷量大于22.5 mg/株时,生物量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此时植株对氮磷钾为奢侈消耗;(3)闽楠苗木叶片氮磷钾的临界含量分别为16.04、1.36和21.93 g/kg,最适含量范围分别为16.04~27.45、1.36~3.01和21.93~36.40 g/kg。综合分析认为,对闽楠苗木的最适施磷量为22.5~30.0 mg/株。  相似文献   
100.
雒庆林 《甘肃科技》2005,21(6):123-124,198
本文介绍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施工监理的一般通则,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路基工程。总结其施工监理工作的难点和要点,同时也对施工质量控制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