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系统科学   176篇
丛书文集   278篇
教育与普及   19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6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561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对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在煤矿供电系统的应用中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技术能够起到节约电能、提高供电质量、节约材料费等作用,阐述了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在煤矿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2.
五种预氧化工艺处理污染原水的消毒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水中腐殖酸和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含量变化对高锰酸钾、氯、氯胺单独处理工艺及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浓度越高,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工艺与单独氯或氯胺工艺消毒效能相比所占优势越明显,尤其是当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氮化合物时,采取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能更有效提高预处理时消毒效能.对有机污染严重的水源水进行预处理时,高锰酸钾与氯或氯胺联用预氧化能够减少有机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发挥预处理工艺对致病微生物的多级屏障作用,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3.
通过改造非均质样条边界元列式方法,建立了分区粘弹性介质边界元反分析的数值求解格式,该数值解法与均匀弹性体边界元法相类似,不需作分区组合计算,简化了计算程序,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解题效率,为解决非均质围岩反分析中遇到的困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为其科学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栽培条件下,试验设置对照组(N_0)和150(N_1)、225(N_2)、300(N_3)、375(N_4)、450(N_5)、525(N_6)、600 kg/hm~2(N7)7个氮素水平,探讨油用牡丹‘凤丹’盛花期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对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氮处理的牡丹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均有明显提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施用氮肥在N5水平时,‘凤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7.47%、70.06%和32.83%;而胞间CO_2浓度则降低至最小值,较对照降低了11.43%。千粒质量(318.58 g)和单株籽粒产量(41.58 g)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氮处理(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6.17%和282.16%。【结论】氮肥在N5水平(450 kg/hm~2)时,‘凤丹’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有大幅提高,450 kg/hm~2尿素为合理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5.
为了解决双轴串联的旋转机械在临界转速处产生共振问题,搭建了双跨转子实验台,在不改变原有支撑形式的条件下将磁流变阻尼器分别安装在串联的轴1、轴2上,并建立双跨轴系振动的半主动控制系统,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以振幅为反馈参数实时调节阻尼器电流,在线抑制双跨轴系的振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定PID控制的比例系数K研究其值对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PID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控制两个串联轴在临界转速附近的振动;对临界振幅过大的转子宜采用较大K值,而对临界振幅较小的转子可适当减小K值。  相似文献   
156.
针对嵌入圆环结构薄膜材料基本单元,基于声传输特性以及带隙构成特点,研究了该结构在低频范围内的减振效果。研究了基本单元的隔声频响和带隙,分析了其圆环大小、高度、厚度等参数对隔声频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圆环大小而改变的隔声曲线交错较好;随圆环高度增加,隔声曲线各阶波峰对应频率都向低频方向偏移;随圆环厚度增加,隔声曲线各阶波峰对应频率都向高频方向偏移。将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环叠加,在低频范围内隔声范围线性叠加,隔声范围增加。  相似文献   
157.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是我国高等院校机械类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良好掌握是学生成为本领域专门技术人才的前提。提出一种基于自主实践的教学新模式,将精度指标检测与分析的现代先进测试设备引入课堂,增设实践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激发其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为课程内容的深度掌握提供保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8.
以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古近系为例,利用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技术,研究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并结合源岩热演化生烃史,综合分析研究区古近系油气成藏时间及期次。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储层有2期烃类包裹体,第Ⅰ期分布于碳酸盐胶结物及石英颗粒内裂纹中,发近黄色荧光,具有高盐度、高密度特征,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值为90~100℃;第Ⅱ期赋存于长石溶蚀孔缝及穿石英颗粒裂纹中,发近蓝绿色荧光,具有低盐度、低密度特征,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值为120~140℃;研究区存在古近纪东营期和新近纪馆陶末至明化镇期两期生烃,明化镇期为主要生烃期;饶阳凹陷古近系具有两期成藏过程,东营组沉积后期至抬升初期和馆陶组沉积末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期;受控于源岩热演化生烃史,凹陷中不同地区及层系的油气成藏时期及期次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期成藏范围较局限,主要发生于生烃洼陷中心生烃层系中,第二期成藏范围广泛,为主成藏期;上部层系多为一期晚期成藏,下部层系多为两期成藏。  相似文献   
159.
核聚变能被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理想的未来能源,受控核聚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化应用。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聚变能研究战略,探索和发展能直接用于商用聚变堆的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以加快这一进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世界各国已在磁约束核聚变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实验装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文主要从国际相关战略规划、ITER计划现状、理论与实验工艺上的研究进展及关键前沿技术等几个方面对磁约束核聚变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从文献计量角度揭示出核聚变领域的主要国家、机构和科研人员特征,并提出了中国核聚变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0.
针对神经网络无线定位方法,存在训练耗时长,定位结果易受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核极限学习机无线定位算法。采取在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的方法得到训练数据;把同一位置测得的数据划分为一个样本子空间并提取样本子空间的特征,以样本子空间的特征代替原来的训练数据;利用矩阵近似及矩阵扩展的相关理论改进核极限学习机算法;将处理过的训练数据利用改进的核极限学习机进行训练,得到定位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数据集下,改进的核极限学习机训练用时短、定位速度快;在相同噪声干扰情况下,此算法定位预测误差小。经验证,该算法不但能提高网络的训练速度、定位速度,还能有效地降低噪声的干扰,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