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用红外测温仪对理想二极管灯丝温度作精密测量,观察到由板流引起的灯丝温度下降.在教学实验中通常忽略了上述现象,因此有大约-1.86%的系统相对误差.  相似文献   
62.
采用4-叔丁基苯酚与苯乙烯为原料,在磷酸的催化下合成了4-叔丁基-2-(α-甲基苄基)苯酚(t-BAMBP).适宜的合成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50min,反应物料4-叔丁基苯酚与苯乙烯之摩尔比为1∶1.8,催化剂用量为总反应物料量的1.5%.在该工艺条件下,4-叔丁基苯酚的转化率为81.29%,t-BAMBP的产率为81.04%.采用减压精馏的方法提纯t-BAMBP,确定了t-BAMBP产品的馏出温度为156~157℃,绝对压力为400Pa.t-BAMBP的纯度达到98.79%.分析了t-BAMBP合成过程中的脱叔丁基反应机理,推测了副产物的生成途径.  相似文献   
63.
基于卟啉化合物的光敏性和对肿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以及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设计合成了10个喹诺酮键联卟啉化合物,其结构由1 H NMR,IR,UV-Vis和MS表征.同时,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上述喹诺酮键联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对BSA荧光有较强的静态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介绍作者根据多年的测量经验,利用先进的CASIO-4800计算器编程技术快捷完成道路、渠道等工程测量过程中直线段、圆曲线段的各种数据计算,特别适用于地形复杂、险峻,用经纬仪、水准仪放线难度较大地段的计算工作,快速、准确,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66.
边坡对土坝稳定影响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振动条件下边坡对土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边坡与破坏加速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7.
损伤剪切带的稳定状态与路径—大变形非局部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非线性几何场论,探讨了有限变形稳定分析中二阶变分的重要性,考虑了Mobr-Cou。omb退化屈服限及正交流动法则,假定屈服限取决于非局部塑性变以模拟应变软化,弹性量仍由经典局部场确定,计算了砼材料剪切带演化导致的不同破坏型式。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对单元网格数具有不敏感性、正确加载路矩和Hill的性二阶能量准则相一致。  相似文献   
68.
本工作合成了11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氯化四苯基卟吩合锰化合物(TXPPMn(?)Cl)、并考察了它们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环己烷羟基化反应的反应产率、速率及产物选择性与卟啉环上取代基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卟啉环上的取代基都能提高环己烷羟基化反应的反应产率和产物选择性.对于问位相对位取代锰卟啉催化下的环己烷羟基化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与取代基常数之间符合Hammett关系,而邻位取代的锰卟啉比其它取代卟啉更能明显地提高反应产率、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相似文献   
69.
人体生理性的疲劳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防止机体或其某一部分过度疲劳的保护机制.在肌肉运动中,肌肉疲劳常指不能维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在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把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定水平上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从1880年最早开始研究疲劳至今100多年来,人们就产生疲劳的机制作了大量探讨,提出了一些有关的假说,概括起来有3种:能源“衰竭”学说认为,产生疲劳的原因是由于某种供能物质的消耗过多;“堵塞”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因骨骼肌内某些代谢产物聚积过多引起;  相似文献   
70.
目前长春市城区秋白菜、秋葱及萝卜三大品种秋菜产地共5046hm^2,通过4年的环境调研、筛选、检测与评价,3533hm^2(70.0%)秋菜产地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720hm^2(14.3%)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但尚需做进一步定量的环境检测与评价;其余793hm^2(15.7%)菜地因种种原因不宜作为无公害秋菜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