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碳储量及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IS为支撑,以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空间关系、高程变化和坡度分布为基础,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碳储量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带碳储量(单位:tC)约为514 862.3 tC;不同高程带碳储量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程带160~170 m、150~160 m、170~175 m、145~150 m,其中高程带160~170 m的碳储量最高为229 367.46 tC;不同坡度带碳储量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坡度带5°~15°、0°~5°、15°~25°,其中坡度大于25°的区域,由于水流冲刷和基岩出露,植被生长稀少,因此不考虑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储量,估算该区域碳储量为0,这也是不同高程带和不同坡度带计算出来的碳储量相差较大的原因。研究认为三峡水库独特的调节方式和消落带植被夏季生长茂盛可吸收并积累大量碳,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同时在迭加土壤、气候、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后,碳储量表现出了明显的沿高程梯度和坡度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2.
合成了2-氨基-5-巯基-1,3,4-硫二氮唑树脂;研究了各因素对合成反应影响,用DMF做溶剂,最佳试剂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分别为SH/Cl=3/1、10h、80℃;树脂的功能基含量为3.24mmol FG/g树脂,用FT-IR及XPS表征了树脂的结构,进行了树脂吸附性能的研究,树脂对Au(Ⅲ)、Pt(Ⅳ)、Ru(Ⅲ)、Pd(Ⅱ)、Os(Ⅵ)、Ir(Ⅳ)的吸附容量分别高达4.04、1.02、1.5、2.32、0.83、1.02mmol离子/g树脂;测定了吸附速度曲线,树脂吸附金离子的表观活化能为17.0kJ/mol;用XPS研究了树脂吸附金的机理。  相似文献   
4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缙云山国家级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种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萌发特性。经测定,单粒栲树种子质量变化范围为0.21~1.29g;按照栲树种子单粒质量频数分布选择大种子(0.80~1.29 g)、中种子(0.55~0.65 g)和小种子(0.21~0.40 g)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探讨种内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另外对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处理,探讨杀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栲树种子千粒重达到(582.21±16.14)g,超过缙云山绝大多数乔木植物,种子质量大;2)栲树种子整体萌发率达到75.1%,大种子为76.4%,中种子为85%,小种子为64%,大种子和中种子萌发率显著大于小种子(p<0.05);3)种子经过表面杀菌处理其萌发率并没有显著提高;4)栲树种子起始萌发时间为4 d,持续萌发时间为20 d,没有休眠性,萌发格局属于过渡型。综合分析认为,栲树种子这些萌发特性有利于种群持续稳定的更新,以维持栲树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44.
电动-可渗透反应墙(EK-PRB)技术是电动修复技术与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组合,可应用于铬(VI)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在PRB中设置一组通过变阻器相连的铁质被动电极,电动修复的外电场在被动电极中诱导出电势差,使得一个被动电极被氧化释放出Fe2+离子,另一个电解水产生OH-离子;Fe2+离子将电迁移进入PRB的Cr(VI)离子还原成Cr3+离子,而OH-离子与Cr3+离子反应生成Cr(OH)3沉淀将铬固定在PRB中;实验还通过改变两个被动电极之间的电阻,利用聚焦现象研究EK-Fe2+-PRB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EK-Fe2+-PRB技术可原位产生Fe2+离子将Cr(VI)有效地还原和拦截在PRB中,且PRB中的沉淀物不能阻止Fe2+离子的释放和迁移;电压梯度阱效应引起的聚焦现象虽然可有效地将Cr(VI)富集和暂时拦截至PRB中,但其单独作用无法实现对Cr(VI)的持久拦截。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消落带植物的养分利用、养分分配特征以及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的适应策略,为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澎溪河白家溪消落带不同水位梯度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等4种典型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根、茎、叶中C,N,P和K的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比较不同植物养分利用及分配策略,探讨不同水位梯度下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规律。【结果】4种植物根、茎的C含量、C和N的含量比(C/N)、C和P的含量比(C/P)、C和K的含量比(C/K)均比在叶片中更高;4种植物叶片的N,P,K的含量及N和P的含量比(N/P)、N和K的含量比(N/K)均比在根、茎中更高。狗牙根和狼杷草在叶片C含量方面明显高于苍耳、苘麻;狗牙根各器官具有略低的N,P,K含量以及较高的C/N,C/P,C/K;狼杷草茎、叶具有较高的N含量和N/P,N/K;苍耳、苘麻叶片具有较高的K含量和K和P的含量比(K/P)。4种植物叶片的C,N,P,K含量随水位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N,C/K均呈相反的规律,N/P,N/K,K/P则相对稳定且变异均较小。【结论】4种植物各养分分配策略相似,均优先保障叶片的N,P,K含量以维持自身生长代谢;4种植物间养分含量和计量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养分适应机制;水淹胁迫对植物叶片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消落带中部植物养分含量略高于下部和上部,更有利于植物养分积累,下部极端水淹和上部夏季极端干旱可能导致植物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生长速率减慢;除C/N以外,消落带草本植物的养分计量比特征对水淹胁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现出较好的内稳性。水淹胁迫能够促使物种养分策略的分化,进而影响消落带生态系统养分的分布格局,同时不同物种形成了对水淹环境独特的养分适应对策,是消落带植物群落演变和稳定的重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46.
消落带是流域景观内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最为活跃的区域,是碳排放研究和控制的热点区域。三峡水库消落带在夏季出露期间正是植物生长旺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发挥碳汇功能,同时湿地本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要排放CH4。更重要的是,在冬季蓄水淹没期间,其生长季节积累下来的有机物质在水下厌氧分解,将排放CH4、CO2和N2O。消落带湿地碳动态的最明显特征就是随着水位的季节性变动,碳吸收和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碳排放具有明显的多源性。大面积消落带植被所蓄积的碳及营养物质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加以妥善利用,就可化害为利。消落带湿地碳排放生态调控必须遵循控源、增汇和可持续综合利用原则,探索多尺度、多角度和多源定量分析碳源、碳汇的评价指标体系,碳排放的控源-减源-增汇关键技术集成模式及生态友好型利用综合模式,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重庆开县汉丰湖在三峡大坝和汉丰湖水位调节坝的双重调节作用下形成了有别于自然湖泊和三峡水库的特殊水位变动规律;探索一种适合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动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库区所有滨水城市景观生态修复的共同需求。本文在对汉丰湖消落带水位变动及景观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水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系统建设模式,即将消落带生态环境治理和消落带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并探讨了景观基塘系统生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地形塑造、植物配置及维护管理等内容。研究认为,通过景观基塘系统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消落带景观优化、水质净化以及生境改善等生态服务功能,也可为滨水城市消落带的景观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
聚乙烯塑料二段法裂解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几种催化剂对聚乙烯及其废料的热解产物的催化改质作用,考察了热裂解温度对液体油品产率及其组分的影响,讨论了催化改质温度、催化剂对催化改质所得气体产率、汽油产率、汽油辛烷值、柴油产率及催化剂积碳的影响,比较了热裂解和催化改质产物中汽油成份的差别。使用PPA分子催化剂时,液体油品产率为82.3%,油品中汽油馏份为48.8%,汽油辛烷值为8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