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6年   2篇
  193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中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热模拟实验,对在非再结晶温度变形后弛豫一段时间,再以不同冷速冷却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相变组织进行了研究,并与同等条件不弛豫的试样组织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弛豫和冷速对中温转变组织类型及组织细化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弛豫及冷却速度对变形奥氏体的相变组织是有影响的.低冷速下主要得到边界及取向不清晰的粒状贝氏体,这时弛豫时间对细化程度影响不明显,在10℃/s以上冷速下得到的是以板条贝氏体为主的组织,与未弛豫试样比较,其组织更细,板条形状更清晰,弛豫试样组织中残余奥氏体或M/A岛的形状更细长,弛豫有利于在同等冷却条件下得到板条组织,并且在高冷速下,弛豫试样中M/A量较未弛豫试样中的要少.  相似文献   
12.
用新方法合成了膦胺基苯膦酸及由膦,对,间胺基苯膦酸与β-萘酚,薛弗酸,R盐, J-酸,H-酸,及α-萘胺合成了一系列单偶氮染料。 由隣胺基苯膦酸合成的偶氮染料都能与铬,钴生成络合物。而膦酸染料上的膦酸基则能 和钼酸铵生成络合物。 膦酸染料在染色时很易被羊毛所吸收。但膦酸染料或经过铬盐或钼酸铵处理后的染料耐 洗坚牢度却非常不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分辨率的径迹显微照相技术,研究了淬火硼钢中硼向奥氏体晶界偏聚的规律,定量地测定出跨过奥氏体晶界的硼的成分剖面图以及非平衡晶界偏聚的特征参量(晶界贫硼区宽度、晶界富集程度和富集带宽度)。试验表明,这种偏聚具有如下特征: 在偏聚晶界的二侧存在有一定宽度的贫硼区,晶界偏聚的硼,是在冷却过程中由该区富集而来;这种偏聚对冷却速度很敏感,急速冷却可加以抑制,随冷却速度降低,晶界偏聚由连续的偏聚带,逐步发展为不连续的聚集直至明显的硼相析出,贫硼区宽度与冷却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它的温度关系与平衡晶界偏聚的予吉相反,随淬火温度升高,晶界偏聚程度与贫硼区宽度增加。 试验论证了,淬火硼钢中硼向奥氏体晶界的偏聚,与平衡晶界偏聚有明显区别,它是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非平衡的晶界偏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二乙烯酮巳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化学工业中,用来合成一系例的重要产品,例如,乙酰基乙酸乙酯、乙酰基乙酰胺类及苯基甲基吡唑酮衍生物等。我们研究了二乙烯酮与氨基蒽醌衍生物的反应,及其反应产物在染料工业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在吡喧介质中α-氨基蒽醌与二乙烯酮反应首先生成乙酰胺,后者与稀碱煮沸即转变为乙酰基蒽醌吡酮(ацетилантрапиридон) α-烷氨基及芳氨基蒽醌与二乙烯酮反应时,可能首先生成乙酮基乙酰胺类,但后者就在 反应条件下便转变为乙酰蒽醌吡酮衍生物。 胺类与二乙烯酮反应的易程度一方面与胺的碱性有关,另一方面与烷基或芳基的空间 效应有关。 合成的乙酰基醌蒽吡酮类衍生物带有黄到紫的颜色,可能作为分散染料,染醋酸 维、 耐纶、卡普隆及醋酸丁酯胶片等  相似文献   
15.
16.
含硼钢化学热处理时,由于C、N、B之间的相互作用,B在整个渗层范围内发生明显的再分布在渗碳层中主要表现为表层B的富集和次表层B的贫化;在碳氮共渗层中则主要表现为表层和次表层内有大量BN形成以及在很宽的范围内固溶硼量很低 B的这种再分布对渗层材料的淬透性带来显著影响。在渗碳层中,除了要考虑C本身的作用和C对B效应的影响外,还要考虑次表层B贫化的影响。在碳氮共渗层中,大量BN的形成对渗透性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固溶硼贫化的作用也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走出坦博国际机场,温度宜人,穿一件单衣刚刚好,15个小时的飞行疲惫也被一扫而空,时钟刚过早晨10点,探寻彩虹之国的旅程就从这一刻开始。南非地广人稀,大多数人的家里拥有两三辆私家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开车是约堡人最普遍的出行方式,连出租车都很难见到,乘坐公共汽车的只是极少数的黑人。因此,豪华的公交车站上几乎看不到等车的市民,偶尔开来一辆公车,车上的乘客更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8.
<正>从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的果实——蓝锭果中分离出红色素的纯组分,通过纸层析、薄板层析、水解试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的研究,鉴定此组分为花青定-3-葡萄糖,并测定了在原料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事内、室内+冰冻和户外三种不同环境的曝晒实验,研究了冰冻/解冻循环对两种耐候钢初期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失重实验和电化学方法评价了实验钢的耐腐蚀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锈层形貌,用能谱分析仪分析了合金元素在锈层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低温、低湿环境促进致密锈层的形成,而温度、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形成的锈层致密度较低;冰冻/解冻循环导致非致密锈层内产生裂纹,其原因是疏松锈层中的孔洞中含有大量液态水,在液固相变时产生较大的应力,致使锈层开裂.致密锈层不含液态水,基本不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微合金钢中夹杂物与模拟焊接热影响区微观组织以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实验钢夹杂物以类球状Ti2O3-Al2O3-MnS型复合夹杂为主,分布较为均匀且尺寸小于3μm;在相变冷却时间较短(T8/5=40s)时,试样微观组织以针状铁素体和沿晶铁素体为主,板条贝氏体束较少,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在50μm左右,低温冲击性能优良;随着相变冷却时间的延长(T8/5=60,80s),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也随之增大,相变温度的提高和相变区域的变宽使得位于原奥氏体晶界附近的夹杂物对晶界处多边形铁素体的诱导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沿晶铁素体长大剧烈,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晶内针状铁素体对组织的分割细化作用,使得低温冲击韧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