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本文探讨了铸件表面合金化工艺中表面合金层的形成机理,并对影响合金层状况的若干工艺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32.
本文第一次将空洞作为组织变化的一种形式,讨论了空洞对材料超塑性的影响。根据热力学原理分析了空洞对超塑性影响的本质,并对空洞形核长大对 m值的影响予以定量表达。  相似文献   
33.
等离子体方法实现金属管件内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等离子体方法实现金属管件内表面强化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几种管件内表面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和沉积技术,并对其优缺点分别加以分析. 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先后提出的几种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方法用于金属管件内表面改性的原理、技术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 力图展望管件内壁离子注入技术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将组氨酸以共价键连接到酰氯化的聚丙烯酸分子网络上 ,设计合成作为智能高分子催化剂的聚丙烯酰胺支载咪唑基化合物 .将此类电响应高分子催化乙酸 p -硝基苯酯的水解反应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跟踪监测反应的进程 ,分析在一定频率的电场刺激响应下不同交联密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 Pb2 / Ag欠电位沉积 (UPD)体系在不同阴离子 (Cl-,NO-3 ,Cl O-4)存在下的行为 .发现 Pb2 UPD峰电位随溶液中 Cl-离子浓度增加负向移动 ,而随溶液中 Pb2 离子浓度增加正向移动 ;NO-3 在银电极上不但有吸附而且有反应 ,但其吸附竞争力较 Cl-而言明显较弱 ;Cl-的诱导吸附有利于取得稳态条件下 UPD Pb的最大表面覆盖度 ;Cl O-4则未发现有明显的吸附行为 .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含磷蠕墨铸铁闸瓦的摩擦系数与耐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证明,含磷1.0~1.3%的蠕墨铸铁闸瓦,其摩擦系数与2.0~2.5%的高磷灰铸铁闸瓦相当,而远高于含磷0.7~1.0%的中磷灰铸铁闸瓦。实际装车运行试验表明,含磷蠕铁闸瓦的耐磨性比上述高磷灰铸铁闸瓦的高。  相似文献   
37.
实验测定了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件模数和铸型刚度对球墨铸铁收缩特性的影响。对球铁试样的重量、缩孔体积和轮廓膨胀与灰涛铁进行了对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球铁件的重量比形状及尺寸相同的灰铸铁件轻约百分之一,提出了球墨铸铁液态密度亏值的新观点,讨论了液态密度亏值对球墨铸铁收缩的影响、球铁凝固的外形尺寸变化和无冒口铸造。  相似文献   
38.
根据浙江省教委《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第十五稿),初中理、化、生、三四科综合为《自然科学》,每周四课时,初一、初二年级及初三上学期为必修课,初三下学期为选修课。这样,整个初中理科的教学必须相应作较大的改动。 一、开设综合性《自然科学》课的必要性 把延续实施几十年的初中理科综合为《自然科学》课,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这不仅是义务教育法实施过程中整体改革的需要,单从初中理科教学本身来看,这样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中毕业班学生感到负担最重,最难学的课程,首当其冲是物理和化学。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9.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正挤压凹模的应力状况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BJ130汽车轮胎螺母终成形凹模进行了改进设计.实践证明,使用改进后的凹模结构,可使模具寿命提高五倍以上.  相似文献   
40.
这是我们研究球墨铸铁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第二篇报告。本文研究了稀土镁铜钼贝氏体球铁的接触疲劳性能(包括铜、钼含量和等温淬火工艺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使用光学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球铁的接触疲劳破坏过程作了进一步的探计;根据赫兹公式,推导出了剥落坑深度与最大接触压应力之间的关系式,并将实测的剥落坑深度与之对照,认为最大剪应力可能是等温贝氏体球铁皮下石墨尖角和非金属夹杂物处形成接触疲劳裂纹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