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线性多自由度体系输入能与其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输入能之间的关系,并以高层框架筒体结构为对象,研究了线性多自由度体系输入能的简化计算方法,以及非线性多自由度体系输入能与线性多自由度体系输入能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地震波以及结构特征对这一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筒体结构而言,采用前3阶等效单自由度输入能之和即能对结构的弹性输入能作比较准确的估计.对于周期小于1 s的短周期结构,塑性的发展所导致的周期变大将使得输入能趋于增加;而对于周期较长的高层结构,塑性的发展与自振周期的变大会使得输入能趋向于降低.  相似文献   
22.
假定核心筒的弯曲刚度与外排柱的轴向刚度在加强层处遵循相同的变化规律,忽略剪切变形与转动惯量的影响,同时认为加强层与外排柱铰接、与核心筒刚接,核心筒承担弯矩,外排柱内仅有轴力作用而不承受弯矩.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动力学关于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理论,考虑核心筒和外排柱变刚度以及加强层弯曲变形的影响,对带有两道水平加强层的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编制了计算机算法程序.根据核心筒与外排柱刚度之比、核心筒与水平加强层刚度之比、核心筒和外排柱沿高度变化的刚度之比的不同取值,得出了该体系前3阶自振频率与加强层位置的关系,为合理设计加强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3.
土-桩-结构系统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子结构法中,土-结构系统运动方程的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与频率相关。工程中通常采用系统的基本频率来计算地基的动力阻抗以简化运动方程的求解。对于土-桩-结构系统,本文提出一种时域中的精确解法来考察这种近似解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根据截面惯性矩相等的原则,推导了空腹巨型框架等效截面高度系数以及材料用量比。以12层巨型框架为例.对比计算了实腹结构与空腹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及位移、内力,并探讨了刚域与次框架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腹巨型框架结构自振周期较小,抗侧移刚度提高,侧移较小,且抗侧移刚度、侧移与内力突变较小,有利于增加使用空间,节省材料:刚域使得结构自振周期减小,侧移减小,次框架的存在大幅度地减少了结构侧移。  相似文献   
25.
结构动力响应的无条件稳定计算格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三次B样函数作为速度时域函数,应用配点法,在任一时间步长中列出两个时刻的结构物运动方程式残值为零的条件,并使结果满足了稳定条件,得到一个计算结构物动力员应无条件稳定的计算格式。  相似文献   
26.
27.
28.
钢筋混凝土板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上,编写了钢筋混凝土双向板非线性分析的程序。程序中采用带钢筋膜的八结点六面体单元,应用初应力法避免非线性分析中每次组装和分解总刚,使计算较快收敛,计算结果能全过程分析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受力至破坏过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软土基坑现场位移监测资料的比较分析 ,提出了三元件线性粘弹性土体本构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反分析方法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可考虑土体流变性态的二维施工模拟有限元模型 .同时依据所提出的计算模型 ,详细探讨了不同的分步开挖工况条件下坑底和坑周地层移动的规律 .其结论可为施工技术及坑周环境保护提供指导性依据和对策 .图 3,参5  相似文献   
30.
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的挠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自己所做的一个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大比例试验,提出了这种楼盖从开始加载到破坏的挠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