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以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实体剪力墙混合结构为对象,通过分别开设一道和两道竖缝,分析它们在不同类型地震波下的地震能量反应,结果表明,剪力墙竖向开缝可以减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耗能量,并使滞回耗能区域过于集中于底部剪力墙的问题得以明显改善,使得耗能性能更为优越的钢构件能够承担相当部分的滞回耗能;分缝越多,改善效果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对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进行阐述,并且通过与一块平面尺寸相同,活荷载相同的实心双向板设计对比,论述了推广冷轧带肋钢筋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线性多自由度体系输入能与其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输入能之间的关系,并以高层框架筒体结构为对象,研究了线性多自由度体系输入能的简化计算方法,以及非线性多自由度体系输入能与线性多自由度体系输入能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地震波以及结构特征对这一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筒体结构而言,采用前3阶等效单自由度输入能之和即能对结构的弹性输入能作比较准确的估计.对于周期小于1 s的短周期结构,塑性的发展所导致的周期变大将使得输入能趋于增加;而对于周期较长的高层结构,塑性的发展与自振周期的变大会使得输入能趋向于降低.  相似文献   
4.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试验研究,论述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受力性能对其承载力、挠度和裂缝的宾计算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对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进行阐述 ,并且通过与一块平面尺寸相同、活荷载相同的实心双向板设计对比 ,论述了推广冷轧带肋钢筋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进行阐述,并且通过与一块平面尺寸相同、活荷载相同的实心双向板设计对比,论述了推广冷轧带肋钢筋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的挠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自己所做的一个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大比例试验,提出了这种楼盖从开始加载到破坏的挠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限元思想,根据三节点三角形单元与三角形平面杆件单元在受到同样荷载列向量的条件下位移等效原则,构造出一种更为简单适用的等效三角形杆件单元,使二维结构用一维单元进行分析.由于单元的推导不是根据微元体单元应力、应变等效,而是从节点位移等效的这一思路出发,使得本研究单元较以前的等效铰结桁架单元可以满足结构有限元划分单元时对矩形单元的要求.同时截面计算公式中包含了泊松比这一体现材料特性的参数,因而公式更加具有普遍意义.运用本研究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及悬臂梁进行计算分析,并将其计算结果与ANSYS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推导的等效三边形杆件单元计算精度良好,计算结果可靠,可以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9.
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破坏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这种楼盖板—次肋和板—次肋—主肋的8种可能破坏形态,并分别推导了它们的极限荷载公式 当楼盖的几何尺寸和配筋等条件已知时,可以算得每种破坏形态的极限荷载值,其中,与最小极限荷载对应的破坏形态就是真实的破坏形态 通过一块5.46m×10.92m的两跨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短期荷载试验,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采用15条地震波对3个层高不同周期不同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以了解地震波的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峰值加速度、以及强震持时对结构破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的幅值相同时,结构的破坏程度与地震波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呈正比;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使结构破坏程度不断提高,提高的速度先急后缓;地震波强震持时对结构破坏的影响随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增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结构破损计算公式,该公式综合反映了地震波幅值、频谱特性对不同周期结构破坏的影响,利用它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地震波对结构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