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8篇
系统科学   56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6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17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耀州瓷釉中29种元素的质量含量,从中选取24种着色元素.通过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铁是耀州瓷的着色主元素,证明了考古界“耀州瓷以铁为着色主元素”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2.
"生态家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捷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态家园"的概念 "生态家园"是在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农民自己组织生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生态家园"以自然界微生物一植物一动物的生态大循环为基础,把一家一户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通过食物链的形式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生态养份在家庭内部的循环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从而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自然品质,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家园"建设是集微生物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农业环保技术于一体的农产品生态生产技术模式."生态家园"生产模式加强了微生物在生物养份大循环中的作用,体现了生物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增值,使经营者得到了自然的、无公害的优质动、植物产品.  相似文献   
153.
VEGF在小鼠膀胱癌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VEGF在膀胱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反义VEGF121表达质粒转染能够明显降低肿瘤细胞产生VEGF. 稳定转染的克隆其VEGF的表达量仅为未转染的亲代细胞的12%及19%. 低水平表达VEGF的肿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与未转染的亲代细胞间无明显差异, 但在同系小鼠体内的致瘤能力、生长速度及肺、肝等实质器官的转移率等均明显低于亲代细胞. 进一步比较高水平与低水平表达VEGF的肿瘤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体内肿瘤组织中微血管数目及通透性等, 证实膀胱癌细胞产生VEGF的能力与其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一致, 在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4.
利用高温熔体回转振动黏度仪测定了Al1-xMgx(0≤x≤0.10)(质量分数)合金熔体在973~1173 K温度范围内的黏度. 在该温度区间内, Al1-xMgx(0≤x≤0.10)合金熔体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符合 Arrhenius公式. 在研究的合金体系内, 熔体黏度随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合金熔体的黏度与其玻璃形成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5.
植物形态生长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生长行为及生活史策略皆与植物的形态可塑性有很大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物种在生境中的分布格局及种群行为.植物生活史对策是植物物种维持生长和繁殖的资源最佳分配方式,物种的适应性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在形态上有很明显的表现,植物采取不同的形态生长策略就是为了使物种在某些阶段达到最大的适合度.已有的植物形态生长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繁殖体形态、幼苗形态策略、生长可塑性以及繁殖策略等方面,植物各阶段形态生长策略的权衡以及与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关系被认为是今后该方面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6.
基于PDA的土地变更调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提出了多种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技术方法,但是在外业土地变更调查方面,仍然不能快速、及时、准确的提供现势性数据。不能提供用户多源信息(专题信息及辅助GIS、RS、GPS等信息)平台是其中关键问题之一。提出在PDA基础上建立移动GIS环境下的土地变更调查综合系统。实现移动GIS环境下的遥感信息与GIS专题信息有效结合、变化信息核实、外业GPS量测与数据处理、土地利用数据更新及自动更新专题数据库等。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高,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7.
无线传感器网络受应用场合和节点结构的限制,要求算法具有低功耗和低复杂度等特点.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站辅助定位的组网算法和路由协议,利用基站对抛撒区域扫描完成网络节点定位和分簇,节点只需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节省了通信和计算开销,根据节点剩余能量和信号强度选举簇头、网关,形成以基站为根节点的路由树,减小了成员节点与簇头、簇头与簇头间的通讯耗能,路由协议中定义了源数据包和转发数据包两种数据格式,以实现数据从节点到基站的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场景下网络的生存期和节点剩余能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组网和路由协议能够均衡节点能耗,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8.
阿尔茨海默症的一个关键致病原因是大脑中淀粉样蛋白(A13)的过度产生或堆积.Aβ是由其前体蛋白APP经β-和γ-分泌酶依次水解而生成的,但对于这些分泌酶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的了解还很少.由于大脑发生缺氧/缺血会造成Aβ的产量增加,而缺氧时所激活的转录因子HIF-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会调控下游多种基因的表达,我们对HIF-1是否参与调控β-分泌酶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对小鼠β-分泌酶基因bace1的调控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一个缺氧应答元件(Hypoxia-Responsive Element,HRE).我们的数据显示,HRE突变片段启动报告基因荧光素酶表达的活性比正常序列片段的启动活性明显降低.电泳迁移率的变动分析(EMSA)实验进一步证实,HIF-1可以与小鼠bace1中HRE元件相互作用.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过度表达HIF-1时,BACE1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有明显的增高.这些结果表明小鼠bace1基因的表达受转录因子HIF-1的调控.鉴于目前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领域都把抑制BACE1作为首选治疗靶位,HIF-1因而有可能成为治疗AD的一种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59.
关帝山撂荒地植物群落种间关系数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野外52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了山西关帝山撂荒地植被31个建群种和优势种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χ2检验有227个种对呈正关联,231个种对呈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9827,显著种对占总对数的7.26%.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14个种对呈极显著相关,15个种对显著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201个种对呈正相关,其中极显著的种对有10个,正相关显著的种对有24个,占总对数的7.32%;263个种对呈负相关,极显著的种对8个,负相关显著的种对28个,占总对数的7.74%.正负相关比为0.7643,显著种对占总对数的15.05%,群落优势种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2)按照31个建群种和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它们被划分为2个生态种组:芦苇组和早熟禾组.3)关帝山撂荒地植物群落以退耕还林的先锋物种为主,表明植物群落处于森林植被恢复的初期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160.
为了消除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系统中的载波间干扰(ICI),通过假定信道在OFDM块内呈线性变化,该文建立了TDS-OFDM在时变信道下的系统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决策反馈的方法来消除ICI。该方法使用伪随机(PN)序列时域相关进行信道粗估计,并在一个OFDM块内进行线性内插得到整个OFDM块内的信道细估计。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TDS-OFDM系统的传统方法有2dB以上的误码率性能增益,并且复杂度与传统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