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采用PCR法克隆了桃褐腐病菌的角质酶基因cutl,构建了诱导型表达载体pET28a-cutl,转化大肠杆菌E. coli(BL21),获得重组菌pET28a-cutl/ 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该重组菌角质酶的表达量约为对照菌的1.69倍,酶活约为对照菌的1.8倍,粗酶液的酶活可达40.33U/mL。  相似文献   
12.
以红霉素链霉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探讨了氯化锂、紫外、微波3种诱变方式对红霉素链霉菌的影响,根据后代的存活率和突变率选定合适的诱变条件.结果表明,将这3种诱变方式结合起来可获得较高的正突变率,达到了40.6%.筛选得到诱变菌株W-12,该菌株效价比初始菌株提高了11%,达到了良好的筛选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帅 《科技信息》2011,(11):189-189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而“先学后教”正是符合这一理念下的做法,以“先学后教”为基本特征.强调“先学后教”应该说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一段时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大力开展“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结合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浅析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帅  薛岚 《科技信息》2009,(21):20-20
笔者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提出了几点看法。介绍了由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和缺乏自信心等因素,导致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引发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了高等学校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创新实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不同有机试剂从异养小球藻USTB-01细胞中提取叶黄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和正辛烷作为单一极性和非极性试剂提取叶黄素的效果最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采用乙醇-正己烷混合试剂可以获得最大的叶黄素提取效率,为采用单一试剂提取量的3倍。本文提出采用极性非极性混合试剂,其碳氧比按照与叶黄素分子碳氧比相似的比例混合,可以提取出大量叶黄素。  相似文献   
16.
坨128区块钻井液油层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实验对坨128区块的储层损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优选出保护油层MMH钻井液和油溶性暂堵剂的类型,制定了钻井施工中的油层保护方案,在该区块三口井实施后,与不采用油层保护井对比,增油效果明显,对今后开展油气层保护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距离煤层工作面上覆采空区积水问题,结合陕西汇森煤业凉水井矿431盘区实际开采条件,理论计算431盘区工作面开采导水裂隙及421盘区工作面底板裂隙发育高度,数值模拟43101工作面推进期间导水裂隙带发育的时空演化进程,揭示工作面涌水分布特征,建立掘进期间物探与钻探综合探测及回采期间工作面超前探放水的综合防治水技术体...  相似文献   
18.
记述发现于云南曲靖锅盖山剖面桂家屯组的一种早期维管植物。该植物茎轴裸露,根状茎以连续多次K型或H型分枝形成复杂的分枝系统,直立轴呈简单的二歧式分枝,孢子囊侧视呈匙形至卵形,螺旋状着生于穗轴上。该植物体型较小,保存较完整的根状茎,但孢子囊穗的保存状况较差,孢子囊结构不够清晰,无明显可见的孢子囊开裂线,因此将其暂定为cf. Zosterophyllum sp.。尽管如此,该植物展现的性状特征不同于典型的Zosterophyllum及其他相关属种,丰富了人们对早期维管植物形态变异及桂家屯组植物组合的认识。在cf.Zosterophyllumsp.的直立轴表面栖生大量微螺虫(microconchids)标本,直径为0.7~2.2 mm。微螺虫是一种已灭绝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发现于晚奥陶世到中侏罗世末期地层中,其壳体为螺旋状的钙质管,习惯固着在包括植物在内的各种硬质基体上。微螺虫在cf.Zosterophyllumsp.的直立轴栖生,表明该植物在生长期间曾被水体淹没,之后微螺虫伴随植物茎干被搬运和埋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滤波算法在林区适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层次插值的林区LiDAR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借助形态学迭代开运算和稳健z-score方法获取大量地面种子点;然后从低层到高层滤波过程中,通过薄板样条函数构造地面参考面,并借助自适应坡度阈值选择地面点;最后将分类出的地面点更新地面参考面,层层迭代...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川北旺苍地区鹿渡坝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古沉积环境意义。32件样品δ13 C和δ18 O值整体稳定,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均满足δ18 O-6‰、wMn/wSr≤0.6、wFe/wSr3、wMgO/wCaO0.125,不受后期成岩蚀变的影响,可作为古环境分析的对象。陆源的Al_2O_3、TiO_2含量低且强烈正相关,稀土元素分异程度整体较弱,∑REE与∑(Al_2O_3+TiO_2)有较强烈的正相关,纵向上,∑(Al_2O_3+TiO_2)和∑REE的变化趋势相同,而与古水深指标wSr/wBa、1000×(wSr/wCa)值的变化趋势相反。结合wSr/wBa、1000×(wSr/wCa)、wU/wAl、wV/wAl、wCr/wAl、wCo/wAl、wU/wTh及wV/wV+Ni比值特征,认为茅口组沉积期间陆源物质供给很少,稀土元素含量主要受陆源供给的影响;古海洋温度为14.98~26.55℃,古海水盐度(Z值)为132.3~135.2;茅口组沉积于陆表海缺氧-贫氧环境,海平面相对较高,水深在小范围内呈震荡式变化,经历了3次海侵-海退旋回,发育对应的岩相组合,其痕量元素演化曲线可作为地层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