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55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912篇
系统科学   626篇
丛书文集   1146篇
教育与普及   8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9篇
现状及发展   132篇
研究方法   5篇
综合类   21185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469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784篇
  2012年   998篇
  2011年   1072篇
  2010年   1172篇
  2009年   1337篇
  2008年   1284篇
  2007年   1403篇
  2006年   1069篇
  2005年   974篇
  2004年   863篇
  2003年   770篇
  2002年   632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678篇
  1999年   692篇
  1998年   690篇
  1997年   635篇
  1996年   613篇
  1995年   585篇
  1994年   478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366篇
  1991年   373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28篇
  1965年   16篇
  1964年   12篇
  1963年   19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是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上组合地层重要储集岩类型,其形成时间和成因对于该类型储层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苏里格东区丰富的取芯资料,根据岩芯、薄片等观察手段,结合常规物性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含“膏模”孔型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膏模”孔主要发育于泥粉晶白云岩中,位于向上变浅序列中部,常可见未充填—半充填型与全充填型两类。储层特征方面,该类储集岩主要发育“膏模”孔充填残余孔、渗流粉砂间微孔和基岩晶间溶蚀微孔3类储集空间,物性测试显示储集性能优越,平均孔隙度可达5.34%,平均渗透率为1.02 mD。纵向沉积序列显示“膏模”孔发育受沉积旋回控制,旋回中部“膏模”孔内存在溶蚀,内为云质渗流粉砂充填,旋回顶部具有暴露特征,且可见下一次海侵泥质灌入岩溶系统内,各类特征均指示“膏模”孔形成与准同生期岩溶相关,即“膏模”孔形成于准同生期,而非传统认识的表生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十四五”保护与发展的生态关系角度,探讨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十大生态关系,阐述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的一系列有关生态关系的生态智慧及生态技术,并对长江、黄河等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体系中引入硅氧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C1757),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可交联型共聚硅-丙乳液(PBSC),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共混法制备了天然乳胶(NR)/PBSC复合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BSC的加入,改性NR膜表面及内部孔洞数量减少。当w(C1757)=12%和PBSC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2%时,NR/PBSC拉伸强度由14.4 MPa提高到23.3 MPa,热降解特征温度T0、Tp、Tf分别提升了12.9、3.7、11.5℃。同时改性乳胶膜耐溶剂性能及耐水性能均得到改善,蛋白质溢出量明显降低(低于110μg/g)。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准确地计算低孔渗储层的渗透率,以渤海某油田低孔渗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孔径分布对渗透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压汞孔径分布与核磁共振测井T_2谱均可以表征储层岩石的孔径分布信息,通过利用孔径分布直方图数据刻度核磁共振测井T_2谱数据,从而得到岩石不同孔径区间对应的T_2谱区间。通过渗透率贡献值确定各T_2谱区间每单位孔隙度分量的孔径对渗透率的贡献因子,最终建立基于孔径分布和T_2谱的低孔渗储层渗透率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以往基于孔径分布的渗透率计算方法在划分T_2谱区间时的盲目性,以及根据经验确定不同区间贡献值的不可靠性。建立的基于孔径分布和T_2谱的渗透率模型对于低孔渗储层渗透率的评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通过AR技术的引用,在电力电缆行业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电缆路径标识。该新型电缆路径标识通过特征标识的设计制作使每个标识都具有唯一性,并以标识为基础作为AR技术的特征识别图案,配合便携AR装置的使用,可以使工作人员在工作现场通过一块标识就能完整调阅该段电缆信息,同时,在地面视角搭建电缆隧道的模型,真实还原隧道的路径走向及隧道边框,帮助人员快速掌握隧道情况,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这一创新性的提出,开拓了AR技术在工业领域除教培、展示以外的又一重要用途,极大地提升了AR技术的商业价值,同时,也使得传统的电力电缆工作向着智能电网的方向得以大跨步迈进。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外近20年来在纤维加筋土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对纤维加筋土的力学特性、变形特性、本构模型、动力特性及天然纤维加筋土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研究发现,针对纤维加筋土的强度特性进行的大量研究均表明,加筋纤维能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抗压、抗拉强度和承载力,降低膨胀土的胀缩性,而纤维含量、纤维长度及龄期是影响纤维加筋土强度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在动力特性方面,纤维加筋可以提高土体的动力学性能,但相关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在本构模型方面,目前的模型主要用于预测纤维加筋土的抗剪强度,缺少能够完整描述纤维加筋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模型。在天然纤维加筋土及其应用方面,由于是近年来才逐步开展的研究,尚缺少大范围的研究,理论还不完善。最后,对纤维加筋土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开展大试样及大尺度模型试验、纤维加筋土的本构模型研究、纤维加筋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纤维加筋特殊土研究、天然纤维加筋土的系统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根据区域灾害脆弱性理论,农业旱灾是致灾因子干旱与农业旱灾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脆弱性的存在是农业旱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因素.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分析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提出混合BP神经网络算法,运用MATLAB实现农业旱灾脆弱性快速模拟评估,建立基于混合BP神经网络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8.
若a1,a2,…,an是n-1个不同的整数,证明了当n≥4时,f(x)=(x-a1)(x-a2)…(x-an)-1在有理数域Q上不可约;当n≥3时,f(x)=(x-a1)2(x-a2)2…(x-an)2+1在有理数域Q上不可约.  相似文献   
9.
10.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旅游翻译,主张译者对旅游翻译整体生态环境的适应,包括营销传播、语言文本、翻译群落、政治社会等的多元化和多层次选择。生态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平衡和谐、多维整合、多元共生、译者责任,并着重在语言维的信息传达、文化维的文化记忆构建和交际维营销传播目标的实现。浙西旅游翻译调研发现,违反生态翻译原则导致景区诸多语言性、语用性、文化性和交际性翻译失误。掏空、依归、补建、仿生等生态翻译策略为改译提供了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