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3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简要评述了煤结构的研究工作。对煤的X射线散射强度解析表明,煤结构模式可设想是较小的缩聚芳香环体系按一定方式组成较大的含有缺陷的弯曲层片,它们局部平行堆砌形成了三维结构单位,其结构单位又按一定规律组合定位。本文还研究了随煤变质程度增高时煤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付氏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煤样的红外光吸收谱,就煤的红外光主要吸收带的归宿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还研究了煤大分子中主要基团含量随煤变质加深的变化规律以及用煤大分子结构异常特征预测煤和瓦斯突出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活性污泥系统仿真软件GPS-X的模型机理及其建模的过程,结合COD组分表征结果,通过实例分析了该软件在污水处理厂中模拟应用,模拟结果为:COD最大误差为5.48%,最小误差为0.83%,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约2.85%;TN最大误差为7.23%,最小误差为0.15%,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约3.62%,NH4+-N最大误差为9.17%,最小误差为1.05%,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约4.98%,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趋势吻合一致,能较好地反映污水处理厂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新课程改革和新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落实新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和运用新课改的一些尝试。在对“体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开展体育创新教育的课程方案设计问题,为进行体育创新教育实践而尽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峡库区长寿段、忠县段、奉节段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存在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快速反应基本都在前5h,随后水中磷酸盐浓度下降速度逐渐变缓,12h后基本可达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与液相磷平衡质量浓度成正比,且在液相磷平衡质量浓度较低时上升较快,Langmuir及Tempkin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的拟合优于Freundlich模型,等温模型参数随着泥沙浓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大,三地区泥沙对磷的吸附速率增大,但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减少;长寿、忠县、奉节三个地区的泥沙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特性,考虑是由于其理化特性的差异而引起。  相似文献   
16.
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势函数状态特征,基于尖点突变理论提出一种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的方法.以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势函数为状态函数,建立势函数方程,构建尖点突变预警模型,确定尖点突变判别式,以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为警情指标、污染排放相对强度和畜禽养殖量为警兆指标,对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实施Ⅴ级预警.结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尖点突变的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煤分子结构统计分析的原理,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南桐煤矿煤的分子结构及其随煤变质加深的变化规律.同时,还探讨了用煤大分子结构异常特征预测煤和瓦斯突出潜在危险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N2O和NOx是废水生物脱氮处理中常见的中间产物,传统硝化和反硝化被认为是其主要来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生物氮转化代谢途径被发现,如厌氧氨氧化、化学反硝化等,实验已经证实这些过程中都有N2O和/或NOx生成.生物酶受到抑制和某些中间物质的化学分解以及物质间的化学反应都有可能成为N2O和NOx的生成机理,还有一些过程的机理尚不清楚.结合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物化学反应类型阐述废水生物脱氮气态中间产物N2O和NOx的来源及生成机理,有助于新的氮代谢途径的认识、新技术开发和大气环境二次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活性污泥模型进水COD组分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污泥模型自推出以来就在欧美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实现对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准确模拟,需要提供包括COD组分在内的详细的水质特性参数.传统的COD指标因不能区分废水中的含碳有机物而需要进行进一步划分.为此,介绍了活性污泥模型对进水COD组分的划分,分析了这些组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回顾了每个COD组分的测定方法,评价了这些测定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进水COD组分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测定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思想.  相似文献   
20.
氧气的消耗是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最主要的生物响应,呼吸测量技术能够获得微生物的氧利用速率,是废水生物处理理论研究和工艺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呼吸测量技术进展的回顾,评价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理想混合型呼吸仪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呼吸仪在实现上的困难,讨论了简易混合呼吸仪的缺陷,提出了通过设计新的反应器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来开发具有更高测试精度的混合呼吸仪,并给出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