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2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以渝宜高速重庆段15km缓冲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6年、2000年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和1∶5万地形图,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插值分析方法,进行路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1986—2007年的21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下降,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增加;2)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生态风险度较高的地区,其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反之亦然;3)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呈现出时序上的差异性,1986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分布主要在道路影响域西部地区,与非农建设用地分布集中的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000年和2007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聚集在东部,这主要与道路修建的时限性有关,此外研究区东部因水位抬升而引起的一系列建设也是导致路域生态环境空间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的方法对狭叶松果菊组培苗不同部位、愈伤组织以及不同株系毛状根中的松果菊苷和绿原酸进行了含量测定,建立同时测定狭叶松果菊组织培养物中松果菊苷和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实验采用Kromasil ODS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10∶15∶75);检测波长为330nm。结果表明松果菊苷和绿原酸在0~25μg/m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方面松果菊苷为97.6%(RSD=0.83%),绿原酸为98.5%(RSD=0.91%)。该法简便、准确,可作为狭叶松果菊组织培养物中松果菊苷和绿原酸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53.
以王朗自然保护区7种土壤为对象,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该区表层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如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pH及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王朗自然保护区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p为2.679 6~2.741 4;各土壤颗粒粒径与累积重量的对数相关系数R2>0.85(p<0.05);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仅与粒径为0.001~0.005mm和小于0.001mm土壤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容重的关系不显著,然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对王朗自然保护区表层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的探究发现,该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偏低,土壤结构相对松散,易发生水土流失,需要加强该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54.
在激励函数仅满足全局Lipschitz连续,时变时滞函数有界、连续可微且导数小于1的条件下,通过构造一个恰当的Lyapunov泛函并结合Young不等式,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首先研究了一类具有时变时滞的多轴突非自治神经网络系统的全局指数稳定性问题,得到一系列在实践中易于验证的、保证系统全局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作为特例,还得到了具有定常时滞的多轴突非自治系统以及一般的非自治系统的全局指数稳定性充分条件。其次,还得到了一类同时具有连续时变时滞和无穷分布时滞的多轴突非自治神经网络系统的全局指数稳定性充分条件。本文去掉了关于激励函数有界、可微等限制条件,推广并改进了相关文献的结果。本文的结果也适合自治神经网络系统。最后举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5.
检测了水体铜(Cu2+)暴露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组织铜富集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华倒刺鲃幼鱼死亡率随水体铜含量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上升(p<0.05),死亡率与暴露时间的关系呈"S"型逻辑回归曲线;铜暴露96、120、144、168h的半致死含量LC50分别为0.500、0.401、0.356和0.352mg·L-1,铜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安全含量为0.050mg·L-1;0.4、0.6、0.8、1.0、1.2、1.4mg·L-1铜暴露下幼鱼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16.0、78.0、80.7、56.0、46.7、46.0h。2)中华倒刺鲃幼鱼组织按铜富集含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肝脏、鳃、肌肉,急性铜暴露(7d)不足以产生较强的富集效应。研究提示水体中的铜含量变化显著作用于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存活率,但对组织铜富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6.
本文推广了多目标规划问题(MOP)的严格局部有效解的概念,提出了Φ-严格局部有效解的概念,从而研究带有不等约束的多目标规划问题的Φ-严格局部有效解集的刻画。为了建立结构框架,分割了MOP的目标指标集来给出它的子问题(RMOP pα<,δ(x*(),x)),它比MOP有更少的目标函数。MOP的Φ-严格局部有效解(Φ-s.l.e.s.)与它的子问题(RMOP pα<,δ(x*(),x))的局部有效解是有联系的。本文将通过定理来讨论它们的关系。本文还推广了强凸函数,提出了一个凸函数的新概念——Φ-强凸函数,并通过Φ-强凸函数和KKT条件来刻画MOP的Φ-严格局部有效解。  相似文献   
957.
应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得出西部12省2008—2009年旅游竞争力值,以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旅游支持竞争力和旅游综合竞争力4方面多角度反映西部各省的旅游竞争力情况,并以旅游综合竞争力为参考标准进行系统聚类操作。利用锡尔系数法对西部12省旅游竞争力的整体差异、层次内差异和层次间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2009年四川旅游综合竞争力为1.724 8、1.782 7,而2008年西藏只有0.578 9,2009年青海仅有0.905 4,可见西部12个省的旅游综合竞争力差异强度出现两极化现象;2008年和2009年旅游潜力竞争力的整体锡尔系数值分别为2.984 5、2.680 4,明显大于旅游业绩竞争力和旅游支持竞争力的整体锡尔系数值,因此旅游潜力竞争力是影响西部旅游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因素;从2008—2009年,各指标所对应的整体锡尔系数值和层次间锡尔系数值值逐步变小,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整体锡尔系数值由2.536 1降低为2.446 7,其层次间锡尔系数值由2.533 3降低到2.445 4,可知旅游竞争力差异强度随着时间有减弱的趋势;同时,在区位分布上有着明显的同层次集中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8.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反应是以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认知为基础。旅游目的地通过塑造品牌个性,促使旅游者对它形成独特的品牌偏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自主设计出重庆旅游品牌个性测量表,在对中国12个省市的重庆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网络问卷560份,纸质问卷420份),对重庆旅游品牌个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庆旅游品牌个性特征为"率真、激情、英勇、智慧和信赖"。其中"率真"是重庆旅游品牌最显著的个性特征,评价平均值为4.239,其他依次为"激情"、"英勇"、"智慧"和"信赖",评价平均值次为4.087、3.772、3.758、3.575。该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重庆旅游品牌个性研究的空缺,并对重庆旅游品牌营销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相应启示和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9.
基于文化遗产地旅游形象的特殊性,引入形象感知偏差测量方法,拟定感知偏差测量指标体系,构建文化遗产地旅游形象策划模型。通过对都江堰市的实证研究表明:该市作为文化遗产地,旅游形象感知偏差指数为0.700,现实游客、潜在游客、当地居民和旅游中介对都江堰市形象感知程度低,感知偏差比较大。为此,提出都江堰市的旅游形象定位应立足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充分发挥都江堰市的气候、生态优势,将文物古迹、山水风景加以组合,打造国内一流的世界遗产旅游度假地。  相似文献   
960.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县域划分为第一产业主导型、工矿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型等乡村发展类型;并以之为基础,选取城镇化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地产出率、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高速公路密度、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判断各县域的乡村性。结果表明,同类及不同类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之间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工矿业主导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仅有3个区,乡村性显著的有2个区县;均衡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居中县域有4个,乡村性强和显著的也有4个县;第一产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乡村性强或显著,可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乡村性总体较强。最后,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方向,一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现代化水平和乡村文明水平;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使乡村和农民依靠自身拥有的资源要素增值致富,增强乡村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