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8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针对人体骨骼与骨支架之间存在的应力屏蔽问题,基于Network型Gyroid多孔结构,提出一种孔隙率随径向和轴向发生梯度变化的多孔骨支架设计方法,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对不同孔隙率梯度下的多孔骨支架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径向梯度变化量为40%时,随着平均孔隙率从50%增加到75%,径向孔隙率梯度相比于均质对多孔骨支架等效杨氏模量的提升幅度约从5.53%提高至17.26%,但对多孔骨支架压缩屈服强度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提升幅度约从3.57%降至0.69%;当平均孔隙率为75%时,轴向梯度变化量为40%的梯度骨支架比均质骨支架的等效杨氏模量和压缩屈服强度分别下降约61.25%和80.97%;径向梯度骨支架的渗透性优于均质骨支架和轴向梯度骨支架;采用Ti6Al4V材料制造的Network型Gyroid孔隙率梯度多孔骨支架的杨氏模量与密质骨的杨氏模量较为匹配,能有效减小骨支架与人体骨骼之间应力屏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2.
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APS)通过租用多颗GEO通信卫星上的转发器资源,可在中国区域实现定位、授时和测速服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通信卫星的共视授时方法,该方法利用CAPS系统的通信卫星以及测定轨站资源,通过导航电文发播基准站授时偏差模型参数,用户通过单向接收卫星信号结合从电文中解调计算得到授时偏差数据,改正单向授时结果,实现共视授时.该方法精度优于5 ns,是目前精度较高的实时授时方法.用户只需单向接收CAPS授时信号,不需要事后数据交换,可以实时获得服务.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通信卫星的共视授时原理,并搭建试验系统,测试验证提出的CAPS共视授时性能.西安-喀什、西安-三亚两长基线的试验结果表明CAPS单星共视授时精度优于GPS单星共视结果, CAPS共视授时可为用户提供优于5 ns的高精度授时服务.  相似文献   
933.
非点源污染模拟的空间分割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土评价模型SWAT在芦溪小流域的应用为例,讨论不同支持数据下模型计算结果与空间分割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空间分割的持续细化并不能够持续地改善计算结果。利用地统计学工具对不同支持数据下研究区域的空间变异进行定量评价,并与SWAT模型输出空间分割的响应曲线对照,可以得出:研究区域的空间自相关尺度是确定合理的空间分割程度的一个关键依据。合理的子流域面积特征尺度A应当在空间自相关尺度L的1/2~1/3之间。  相似文献   
934.
作为一种大跨径地下结构形式连拱隧道结构复杂,无中导洞法能在提高施工速度的基础上降低中隔墙渗漏水。为研究连拱隧道无中导洞法施工活动对隧道先后行洞的影响程度,以陈家滩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间距下先后行洞的影响范围、先后行洞的影响程度以及中隔墙的倾覆趋势。结果表明:当先行洞开挖至控制截面5m范围内对围岩的影响最大,其围岩位移释放系数增量达到了40%以上;超过控制截面10 m时其围岩释放系数达到了93%以上,影响程度较小;超过20 m时影响程度可以忽略。当先后行洞纵向间距大于35 m时影响程度S值接近10%,纵向间距大于40 m时S值小于10%。从中隔墙的倾覆程度来看当先行洞开挖完成时,中隔墙的倾斜程度达到最大,倾斜角约为3.28×10-4;而纵向间距大于30 m时倾斜角差值为0.351×10-4,此时中隔墙倾斜程度较大极差较小,有利于中隔墙受力。故先后行洞开挖掌子面纵向间距建议控制在30 m~40 m左右。  相似文献   
935.
为提升多无人地面平台协同控制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智能战争趋势,基于JADE和World Wind Java构建了多智能体地面平台协同控制仿真系统。运用多Agent理论建立无人地面平台仿真模型,基于JADE构建协同控制仿真平台,运用粒子群算法优化任务分配机制。仿真实验表明,构建的协同控制仿真平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灵活性,优化后的任务分配机制使得多无人地面平台群体执行任务效率明显提高,且可应用于其他海上、空中无人平台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936.
星敏感器现有的星点提取方法运算时间长、存储需求大,从而限制星敏感器姿态初始捕获时间、轻小化等性能指标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星敏感器星点聚类提取方法.首先,介绍和分析了星点聚类提取方法中的预处理滤波算法和聚类算法;然后,给出了该方法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新研小型星敏感器中的实现方式和实现效果,该星敏感器在探月三期月地高速再入返回飞行器中成功实现了首次在轨飞行实验;最后,通过星敏感器观星实验对星点传统提取方法和星点聚类提取方法进行了比对验证,并通过小型星敏感器在轨飞行实验对星点聚类提取方法进行了在轨验证.实验显示,该方法提取星点所需时间最大约为传统方法的16%,星图存储需求不到传统方法的1%,且星点提取正确,在轨表现良好.结果表明,星敏感器星点聚类提取方法能有效减小星点提取所需时间,不需大容量星图存储器件,且逻辑简单、移植性好,适用于各类光学成像敏感器.  相似文献   
937.
938.
使用仿射变换内点回代技术的不定dogleg算法解线性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通过对构造的仿射不定dogleg路径进行搜索得到迭代方向,结合线搜索内点回代技术获得可接受的步长因子,产生保证目标函数值单调下降的严格内点可行迭代序列.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给出了不定dogleg路径的良好性质,从而证明了算法不仅具有整体收敛性,而且保持超线性收敛速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9.
以银洞坡金矿床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黄铁矿微量元素开展原位微区分析,探讨其矿床成因。根据野外和室内观察结果,银洞坡金矿中黄铁矿主要划分为3个世代。黄铁矿微量元素表明,Py1为沉积成因黄铁矿,与金形成无关;Py2、Py3具岩浆热液成因黄铁矿特征,为成矿期黄铁矿。结合区域矿床地质,银洞坡金矿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40.
通过对新疆阿帕列克铜多金属矿床进行矿物学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阿帕列克铜多金属矿黄铁矿可划分为3类5型,不同类型的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不是单一阶段形成的,总体上表现出多个地构造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矿作用等特点,为较典型的沉积-改造型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