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银杏叶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的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叶中由于含有广泛的具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已经成为药品、食品、化妆品和饮料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银杏叶用林的定向培育能够为以银杏叶为原料的各种加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笔者在介绍银杏叶用园培育原理的基础上,依据银杏叶用林研究的相关材料,系统总结了银杏叶用林的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包括:①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为6.0~7.5的适生丰产区内的造林地; ②选择优良的品种,选用经过选育并获得新品种权或通过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叶用优良品种; ③采用合理的密度,根据不同的立地及栽培条件,栽植密度控制在4万~7万株/hm2; ④采用截干萌芽矮化经营方式,4~5 a截干1次; ⑤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生长前期追N肥,后期增施K、P和微量元素肥料(Mg、Zn、Mo); ⑥生长前期采取措施促进生长(水分充足、温度和光照适宜),后期采取措施促进药用成分的合成和积累(适度干旱、低温和强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红、蓝光质对银杏(Ginkgo biloba)苗木生长特征、形态建成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为银杏苗木选择适宜光环境,提高叶用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年生银杏幼苗为材料,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调制光源,设置红光(R)、蓝光(B)和红蓝光度比1∶1的混光(M)3个处理,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红光和蓝光对银杏幼苗生长生理、光合效能及黄酮等积累的影响。【结果】B处理可显著提高银杏苗高(P<0.05),R、M处理下苗高低于W;R、B、M处理下,银杏苗木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及叶质量比均低于W处理;R、M处理有利于银杏生物量向根部分配,B处理则有利于生物量向茎部分配。R、B、M处理对银杏叶片形态建成作用显著,叶宽、叶面积均低于W处理;R处理促进银杏苗木叶柄显著性伸长(P<0.05)。M、B处理可显著提高银杏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且随着光质处理时间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R处理对光合色素积累起抑制作用;R、B、M处理下,银杏苗木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在84 d时达到最大值,胞间CO2浓度(Ci)...  相似文献   
73.
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酶活性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银杏复合经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 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 (R+S)为对照,连续种植3 a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下土壤部分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 次分析法,对土壤酶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中及同一模式不同深度土壤 中的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脱氢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等的活性均存在着显著差 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5种经营模式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逐渐增加,而蔗糖酶、 脲酶、脱氢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等的活性则逐渐下降。各种银杏复合经营和纯种桑树模式土壤中酶 活性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他酶活性均比纯种农作物(R+S)模式的高。5种经营模式土壤酶活性综合评 价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G+M(0.870)、G+W+S(0.820)、G+R+S(0.500)、M(0.281)、R+S(0.127)。因此 ,银杏复合经营可明显改善土酶活性,增加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74.
光强对银杏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夏季田间2年生银杏不同光强处理的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参数和光化学效率等日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遮阴可以显降低银杏的光合午休程度,甚至可以避免光合午休的发生;银杏全天Pn的平均值随遮阴强度加大而降低;Fv/Fm、Fv和ΦPSII的平均值都随遮阴强度加大而升高,Drate和Prate的平均值则随遮阴强度加大而降低,但前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后。这表明高温强度的夏季,银杏通过光化学效率的调节,在低光强条件下可以将更多的吸收光能分配光化学途径,而高光强条件下则将更多的吸收光能分配给絷耗散途径。  相似文献   
75.
从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子入手,采用数学方法,找出了影响各引种栽培区内I-69/55杨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和主导土壤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量化方法编制了I-69/55杨立地指数得分表,根据大量的固定标准才临时标准地资料,经综合分析,提出了I-69/55杨的适宜造林密度和各项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6.
美国落羽杉种源试验初报—种子特性与苗期生长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来自美国6个州11个产地的34个落羽杉家系的种子特性和苗期生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的各项测定指标有显著差异,其中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种源具有最优的遗传基础,有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77.
【目的】以白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的工艺优化,探究白果发酵酒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淀粉酶解配合传统果酒发酵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中酶制剂添加量、发酵时间、料液比、加糖量等工艺条件,以葡萄糖当量(DE值)、葡萄糖含量、酒精度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评价指标,筛选白果酶解、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α-淀粉酶和料液比对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影响最大;白果酒酶解阶段最佳条件为α-淀粉酶19.1 U/mL、普鲁兰酶2.7 U/mL、糖化酶101.4 U/mL;发酵阶段料液比(g/mL)为1∶6.4、加糖比例为1∶2.6、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白果酒总糖16.21 g/L、总酸3.24 g/L、酒精度12.7%、干浸出物12.92 g/L、游离氨基酸含量2.18 g/L,感官综合得分为87.35分(满分100分)。【结论】白果发酵后所得白果酒成分指标满足绿色果酒标准,实验结果可为制备白果发酵酒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高温胁迫下银杏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选择银杏耐热品种(系),对银杏2年生盆栽苗分别进行4h的40、44、48℃高温(CK为28℃)处理,观察了银杏的形态变化,研究了银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银杏在高温胁迫下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尤其当胁迫由44℃加重到48℃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急剧上升;28℃和40℃的处理下银杏形态未受影响,在44℃处理下出现轻度萎蔫现象;银杏在抵御高温胁迫过程中,SOD、AS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温度处理下,银杏MDA含量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温度与MDA含量之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认为MDA对银杏而言是较好的耐热筛选指标,其他指标在处理时段设为4h时,48℃条件下均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说明48℃较其他温度适于筛选银杏抗热品种.  相似文献   
79.
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的RAPD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0对随机引物用于PCR扩增,共得到295条扩增DNA片段,175个多态性片段,多态性达到59.3%,其中田林种源与西林种源之间的遗传变异最小,西林种源和灌阳种源之间遗传变异最大;根据RAPD标记划分10个何首乌野生种源得到5个品种群,这5个类型与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地理位置较近的材料能聚在一起。分子标记可用于何首乌种质资源的分类、真伪鉴定及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究银杏胚乳发育时期生理变化与其胚性感受态之间的关系,筛选出高感受态的银杏胚乳外植体,为开展银杏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及建立银杏体胚发生体系提供支持。【方法】以6月10日—9月15日不同时间段的银杏胚乳为材料,研究各时间段银杏胚乳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黄酮、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与其愈伤组织诱导率的相关性。【结果】银杏胚乳发育及其胚性感受态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6月10日—6月30日,此时胚乳虽然细胞生理代谢旺盛,含水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比值较高,易诱导愈伤组织,但其愈伤组织为松散易褐化的非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感受态水平较低。第2阶段为6月30日—8月10日,期间的胚乳抗性酶活性、黄酮含量、IAA与ABA比值都处于较低水平,而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苷(iPA)与ABA的比值处于较高水平;第3阶段为8月17日—9月15日,其胚乳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黄酮含量达到峰值,IAA与ABA的比值处于较高水平,且ZR+iPA与ABA的比值处于较低水平,胚性感受态水平高,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最高。第2阶段愈伤组织诱导率比第1和第3阶段都低,胚性感受态也较第3阶段低。【结论】3个不同阶段胚乳发育时期胚性感受态强弱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第3阶段>第2阶段>第1阶段,7月20日—9月15日的胚乳胚性感受态较高,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较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