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采用电子柬蒸发技术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以N离子注入的方式及后期退火处理实现N掺杂ZnO薄膜.借助拉曼散射光谱、透射光谱和霍尔测试等手段研究了ZnO:N薄膜的拉曼及光电特性.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呈现ZnO纤锌矿结构,在ZnO:N薄膜拉曼光谱中发现与N相关的振动模式(位于272.5,505.1和643.6cm-),分析表明N已掺入ZnO薄膜中;霍尔测试表明,通过适当退火处理后,ZnO:N薄膜向P型转变,其空穴浓度为7.73x10^17cm-3,迁移率为3.46cm2V-1s-1,电阻率为2.34Ωcm.然而,长期进行霍尔跟踪测试发现ZnO:N薄膜的P型性能随时间并不稳定,结合拉曼散射光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认为由于p-ZnO:N薄膜中存在残余压应力,同时薄膜中还出现了易补偿空穴的施主缺陷(N2)o是P型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2.
WC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和组织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复合剂技术”制备了WC颗粒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颗粒尺寸对WC颗粒在复合材料组织中的存在形态及复合材料组织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WC颗粒溶解于高温钢液,微区内W、C元素的含量显著提高,存在合金元素的相互扩散和迁移;当加入的WC颗粒直径小于100μm时,WC颗粒不再以原有的形态发挥硬质相的作用,而是形成新相(W,Fe)7C3型碳化物来发挥硬质相的作用,最终在铸钢基体的表面形成高碳高钨的白口铸铁组织.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二体磨损和三体磨损的概念的讨论以及二体磨损和三体磨损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二体磨损是三体磨损的特例,三体磨损更具有普遍性这一观点.这对在二体磨料磨损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三体磨料磨损的模型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有约束最小平方复原在图像复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取图像的过程中光学系统的像差、大气扰动、运动、散焦和系统噪音等因素会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即降质,会造成图像的模糊和变形。该文对图像复原所用的逆滤波、维纳滤波、约束最小平方复原原理进行了论述。维纳滤波复原图像需估计未退化图像和噪声功率谱,在实际中图像和噪声功率谱的比值很难估计,而信号和噪声的方差和期望容易获得,文章论述了在知道信号和噪声的方差和期望情况下实现对退化图像复原的有约束最小平方复原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仿真证明约束最小平方复原在参数选择适当的情况下复原效果优于维纳滤波。  相似文献   
55.
外辐射源雷达面临严重的多径杂波问题,传统的梯度自适应格型(gradientadaptivelattice,GAL)滤 波是一种有效的杂波抑制算法,但该算法需要根据经验合理设置步长参数,收敛速率慢,在抑制杂波的同时会造 成处理距离元内的目标回波被部分相消。基于传统的GAL滤波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AL算法及其前后向预测误 差的归一化形式,该算法通过最小化前向和后向预测误差的均方值估计反射系数,并通过最小化多重回归滤波的 均方误差估计其权系数。相对传统的算法而言,改进的算法不需设置步长参数、收敛速率快、对处理距离元内的 目标回波基本没有影响。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为了识别水下目标和获取水陆一体的三维地形数据,运用机载双频激光探测的原理,建立了水陆联测数学模型,设计了机载双频激光雷达样机,进行了水陆联测试验。运用蓝绿激光扫描技术以实现水下地形的实时测绘,运用红外激光扫描技术以实现陆地目标的快速精细探测,采用机载双频激光雷达技术把蓝绿激光扫描技术与红外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结合,先后产生两个激光脉冲回波,结合飞行平台的一维运动,共同构建地表和海底表面的三维坐标点云,获取地表和海底的三维地形,实现水下目标的识别和水陆一体化量测。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地面点云数量达到12个,水下勘测点云数量达到2~4个,水下测深达到5~7米,既提高了陆地目标的探测精度又实现了水下目标的探测,验证了水陆联测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
在创新网络内,企业创新活动受企业自主研发的资源、对外来知识的吸收能力、公共知识、知识溢出、地理距离、企业间的知识存量差距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建企业创新原理模型,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阐释创新原理。  相似文献   
58.
为有效抑制参数不确定性和干扰随机性对船舶航向的影响,设计了船舶航向鲁棒控制器.针对船舶海浪的遭遇谱能量集中频段随遭遇角的变化而变化,对不同的遭遇角选择不同的权函数进行设计.采用双线性变换对标称模型位于虚轴上的极点进行处理,并利用"2-Riccati"方程法求解控制器方程.仿真结果表明,与PID控制相比,该控制器航向控制精度较高,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59.
用拉曼波谱分析金刚石膜的内应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拉曼波谱测量金刚石薄膜内应力时存在的差异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应力方向和晶体取向的未知,导致多晶金刚石薄膜中应力值与拉曼波谱位移量之间的比例系数难以准确选取,是造成计算出的内应力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0.
采用快速原型树脂模铸造精密模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接利用激光快速成型的原型树脂模,结合陶瓷型精密铸造技术,制得了高精度、低表面粗糙度、高使用寿命的钢模具,通过考察陶瓷型的强度、表面稳定性、透气性和尺寸偏差,得到了获得高质量陶瓷型的最佳工艺参数;详细分析了焙烧温度、水量、无水乙醇量等工艺因素对陶资中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运用扫描电镜对表面稳定性试样及强度试样断口进行分析,认为粉料与颗粒间的结合强度是获得高质量精密铸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此陶瓷型铸造工艺浇铸的铸钢模具,尺寸精度达到国家标准CT3-4,表面粗糙度达Ra3.2,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